字體大小:

預防大腸癌,大腸篩檢你做了嗎?

報導/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黃慧玫  圖片設計/Kato   諮詢專家/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 梁程超
58歲的洪先生,近期在住台北的女兒安排下,特地從南部北上進行健康檢查。從未健康檢查的他,在確認健檢行程前,就一邊嚷嚷著,自己身體健康無慮、沒病沒痛,幹嘛多花錢刻意安排身體檢查?!
在健檢行程結束後,醫師準備與他跟女兒解說報告時,洪先生還信誓旦旦地跟醫師說,自己平常只是愛吃肉、油炸、高油脂、重口味及甜點,但應該只有身材胖了點,身體應該算健康,不滿的抱怨女兒堅持要他健檢。

醫師隨即為他調出透過NBI高階影像腸胃內視鏡檢視及經病理送驗的檢查結果,畫面清楚顯示腸道裡有一顆約0.8公分的管狀腺瘤性瘜肉,在檢查過程中已一併切除。

醫師警告洪先生,應立即改善不良飲食習慣,並告訴他多虧有貼心的女兒為他安排健康檢查,提早發現這顆具有高度癌化風險的瘜肉,否則再過5年,恐罹患大腸癌而不自知,洪先生這才醒悟!

根據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107年)顯示,大腸癌連續13年位居十大癌症之冠。但以年齡標準化發生率來看,大腸癌下降最顯著,首見50~84歲的各年齡別發生率均下降,顯示政府推動大腸癌防治逐漸產生效果。
TIPS:針對50~74歲民眾,政府提供兩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可早期發現、及早治療,阻斷癌症發生。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梁程超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3~5成癌症發生是可避免的,早期篩檢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因此,主動安排大腸癌篩檢是預防大腸癌最好的方法,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梁程超表示,因為大腸癌約有九成是由腺瘤性瘜肉發展而成,安排大腸內視鏡檢查,有機會找到大腸癌癌前病灶-腺瘤性瘜肉;並於檢查過程中同時切除,有效減少大腸癌的發生率。

他提醒,大腸癌好發族群正與肥胖(理想體態男性腰圍應低於90公分,女性腰圍低於80公分)、不良飲食習慣(愛吃紅肉、油炸燒烤食物及加工食品)、抽菸、喝酒、50歲以上,以及有家族病史者等相關。

梁程超建議,50歲以上者可每2年1次接受政府提供的糞便潛血檢,若檢查後有異狀,務必再接受大腸內視鏡檢查,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若為大腸癌危險族群,建議可提前至40歲開始,每2~5年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