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婚前必要篩檢的遺傳性疾病─地中海型貧血

文�宏恩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 譚健民醫師

「地中海型貧血」罹患者因早先常出現於地中海地區而得名,其又稱之
為「海洋性貧血」。
地中海型貧血是一種血紅素製造不當,而導致血紅
素不足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的疾病。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發現「地中
海型貧血」罹患者亦常發現於地中海以外的區域,如東南亞以及非洲等
地區,事實上,「地中海型貧血」是一種在新生兒就必需要考慮篩檢的
遺傳性貧血疾病,其屬於單一基因「自體隱性」的遺傳性疾病。
根據統
計,得知台灣地區的「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約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四至
六左右。

由血液科生理病理學的研究,得知正常血紅素是由四條血紅素多胜鏈所
組成,其中包括兩條α鏈及兩條β鏈,構造型式為一比一的均衡分配(
即α2β2)。在胎兒形成中,假若其中的血紅素多胜鏈製造不足,或血
紅素多胜鏈相對的過剩,而使得多餘的血紅素多胜鏈沈澱在紅血球的表
面,則會使得紅血球易遭受到破壞以致於產生溶血而導致貧血的病症。

倘若其中α鏈產生不足或完全無法產生,在臨床上即稱為甲型海洋性貧
血(α thalassemia);反之,當所合成的β鏈缺乏或不足時,則稱之
為乙型海洋性貧血(β thalassemia)。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發現「
甲型地中海型貧血」在非洲裔美國人的發生率不到百分之二(而在台灣
地區則約有百分之五至六),其在東南亞地區的流行率較高;但「乙型
海洋性貧血」常見於地中海、中東、印度甚至少數的東南亞罹患者(在
台灣地區則僅佔百分之一)。

事實上,地中海型貧血主要是由於紅血球本身的血紅素球蛋白中的多胜
鏈發生異常,並造成紅血球型態變異以及其中的血紅素製造不足,而呈
現特有的貧血症狀;
此外,在臨床上「地中海型貧血」又稱為「低血色
性小細胞性貧血」,因罹患者的周邊血液抹片檢查所呈現的血液圖像,
發現其中的紅血球本身體積較正常人為小,而且顏色亦較淡,但在臨床
上的「缺鐵性貧血」罹患者中的紅血球,亦會呈現相類似的血液抹片圖
像;因此,在臨床上必需要先與「缺鐵性貧血」做一番鑑別診斷。

在臨床上,「地中海型貧血」罹患者根據血紅素濃度又可分成重度、中
度以及輕度三大類。如果夫妻兩人都是帶因者,則其後代有四分之一的
機會成為「重型地中海型貧血」,其餘四分之一為正常,而二分之一為
「地中海型貧血」的無症狀帶因者。

在臨床上,孕婦如懷有罹患「重型地中海型貧血」的胎兒,則在懷孕中
期後,或許胎兒即出現嚴重的溶血,而導致貧血並使得胎兒發生肝脾腫
大、腹水以及全身水腫的併發症,在臨床上稱之為「胎兒水腫」(事實
上,胎兒發生嚴重水腫,也根本無法存活下來),或者胎死腹中、甚至
死胎的併發症,此外,孕婦本身則在懷孕過程中易罹患高血壓、子癇前
症、子癇症以及產後出血的合併症。

若生下「重型地中海型貧血」的新生兒,則其在出生數月後,會逐漸出
現貧血的病症,其血紅素通常小於每百毫升六公克,最後則需要依賴長
的輸血的治療,才能夠延續生命。

所謂「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亦即指輕型的「地中海型貧血」罹患者,
在臨床上通常只呈現輕度的貧血表徵,而周邊血液中的紅血球前驅細胞
(即網狀細胞含量較低),而其血紅素通常維持在每百毫升十公克上下
,因此終其一生都無任何貧血的臨床症狀及表徵。中度「地中海型貧血
」罹患者則是指血紅素在每百毫升八公克左右,其主要成因是由於本身
的α鏈或β鏈基因所製造的α鏈或β鏈不足而形成,因此在臨床上會呈
現「嚴重貧血」以及「肝脾腫大」的表徵。

此外,某些個案則由於骨髓本身異常的增生,而會衍生臉部骨變形(如
顎骨突出、鼻樑塌陷)或頭顱骨過度的生長,以及上下肢骨較為脆弱,
而容易產生「病理性骨折」,而罹患孩童則必然會出現生長遲緩,並且
容易受到病源體的感染;某些個案或許必需接受輸血的治療才能使得症
狀緩解,但若不加以積極的治療,或許罹患者會在一年左右死亡,但一
般罹患者的平均壽命約在二十歲上下,其主要死因則導源於「心臟衰竭
」或「肝臟衰竭」。

根據遺傳學的規律,在夫妻中只要有一方是帶因者,則有一半的機會生
下子女是帶因者,而另一半則是正常的。
「重型甲型地中海型貧血」的
胎兒在生下不久後就會死亡,而「乙型重型地中海型貧血」罹患者在出
生時,或許尚未出現臨床症狀,但在三至半年齡大時,亦就開始慢慢的
出現貧血的症狀及表徵;此外,某些個案或許需要接受骨髓移植才能存
活下來,而少數則更需要終生接受輸血治療。

在臨床上,某些「地中海型貧血」罹患者因長期接受輸血治療,而使得
體內屯積過多的鐵質,並沈積在各種臟器中,常見的包括有肝臟、肺臟
、心臟、皮膚以及內分泌腺體的鐵質色素沈箸症,在臨床上則會出現肝
臟腫大、糖尿病、心肌病變甚至心臟衰竭等病症;因此為了避免「地中
海型貧血」罹患者過度接受輸血治療,則臨床醫師有時會建議罹患者接
受「脾臟切除術」,以減少脾臟本身對於紅血球加速的破壞。

輕型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雖然不需要治療(其血紅素約在每百毫升十至
十二之間,而血球平均容積在七十左右,正常人則在八十五以上),但
男女雙方一旦考慮結婚生子,則務必要接受婚前「地中海型貧血」的篩
檢檢查。

在實驗室對地中海型貧血的檢查中,必須先接受「血紅素電泳篩檢」,
以便鑑定不同類型的地中海性貧血罹患者,即可以篩檢出「乙型地中海
型貧血」或較為嚴重的「甲型地中海型貧血」,而進一步則需要做血紅
素基因DNA的分析來做確定診斷的步驟;如果父母雙方都是地中海貧血
帶原者,則在受精卵形成之時,便已確定攜帶此種遺傳因子,而為了避
免生下嚴重的地中海貧血嬰兒,則可以在懷孕初期接受胎兒DNA的分析
判定。如果夫妻同為帶因者,則需進一步做胎兒DNA基因檢查,如絨毛
採樣檢查(在早期懷孕的第八、九周間施行,其準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
八),或者羊膜穿刺以及胎兒採血檢查,以確保胎兒沒有罹患「地中海
性貧血」的跡象;但如果診斷胎兒有「重型地中海型貧血」,則應考慮
「中止妊娠」的決定,以避免母體懷孕的風險。

事實上,「地中海型貧血」在國內並非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疾病,由於
以往優生學尚未發達,因此每年有不少的不幸的病例產生,而造成不少
家庭的悲劇及慘痛;目前,對於「地中海型貧血」罹患者除了適時的輸
血治療(使得血紅素濃度能夠維持在每百毫升十一左右)、排鐵劑治療
(以皮下注射方式給與較佳),維他命C的補充、脾臟切除(但會造成
個體容易受感染)甚至骨髓移植(其移植時機大約在五至十歲間,並要
在肝脾腫大發生之前進行,但會帶來敗血症的併發症,其三年的存活率
亦有百分之九十四),都可使得「地中海型貧血」罹患者能有較以往更
好的生活品質以及較長的壽命。

雖然如此,在婚前檢查中,男女雙方能夠有篩檢「地中海型貧血」因子
的認知才是最重要的,如此才不會造成終生的遺憾,以及往後醫療費用
無謂的消耗。
本文作者:譚健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