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輸」在起跑點上了!不當的進補卻是甜蜜的負擔∼

中國人是一個愛進補的民族,而台灣的家庭組織由於工商社會型態的改
變,造成以小家庭居多,也就是每對父母多只有一或兩位小孩。理所當
然地,現代的小孩較之以往農業社會多產多胎、子孫滿堂的現象,無疑
地是倍受父母關心、寵愛!許多父母對小孩,從小就注意進補,深怕體
質差了,就輸在起跑點上了!

對於小兒體質特色,中醫歷代典籍論述很多。《靈樞•逆順肥瘦》:「
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諸病源候論》有所謂:「血氣未
定」、「脾胃嫩弱」、「真氣不足」;《小兒藥證直訣》:「五臟六腑
,成而未全,全而未壯」、「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骨
氣未成,形聲未正,悲啼喜哭,變態不常」;明•萬全提出:「肝常有
餘,脾常不足,心常有餘,肺常不足,腎常虛」「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清•吳瑭《溫病條辨·解兒難》:「小兒為稚陰稚陽」「其臟腑薄
,藩籬疏,易於傳變;肌膚嫩,神氣怯,易於感觸。」簡單歸納成兩點
,即「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及「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臟腑嬌嫩,形氣未充」

  小兒,機體各器官均未發育完全且不斷生長變化。
  明《育兒家秘》說:「血氣未充、…腸胃脆薄,精神怯弱」,
  指出小兒時期的機體與生理功能均未達成熟。
  這是小兒生理特點之一。

「生機蓬勃,發育迅速」

  小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各方面快速發展,
  好比旭日東生,蒸蒸日上,欣欣向榮。
  古代醫家稱小兒為「純陽」,是指小兒生長旺盛而言。

小兒成長發育,要攝取水榖維持其生命,也要滿足生長發育;但臟腑成
而未全,全而未壯,所以脾常不足,也就是說消化功能不能應付過多的
食物;加上小兒多不會自己控制飲食,所以很容易就造成腸胃疾病。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健運則元氣足;脾胃受損,氣血不得生
化則氣虛體弱,免疫力下降,易於生病。小兒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脾胃
的重要性就顯得更為突出。小兒後天生化之源全在脾胃,若有先天不足
者,只要從調養脾胃著手,也可增強體質,增加抵抗力。


因此父母應非常重視小兒脾胃的調理,同時進補也要從小兒體質的特點
著眼,才不會進補反傷身。

由於小兒身體機能蓬勃,如食用大溫大熱補品,易造成代謝亢奮,形成
上火的現象。而滋膩之補品極易造成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小
兒的進補宜易於消化,少佐溫補並且從脾胃照顧開始。

在此提供一則之平補脾胃之食療方「六神湯」,此方是由開脾健胃之「
四君子湯」變化而來,組成為:黨參、茯苓、山藥、芡實、薏苡仁、蓮
子各二十五克燉小排骨、豬小腸或熬粥也可。平日服用,可調理脾胃,
增強抵抗力。
本文作者:申一中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