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亂經?當心子宮內膜癌 主要症狀:停經後出血!

文�台中榮總婦產部主治醫師 葛裕民

吳小姐,26歲,未婚。不規則月經已有數年時間,雖也曾至多家診所
求診,然皆以服用調經藥物處理。近半年來,情況益趨不穩,故前往
本院就醫。經內診後,赫然發現子宮腔內有腫瘤,切片檢查證實罹患
子宮內膜癌。

在臺灣,子宮內膜癌並不像子宮頸癌常見,也不在衛生署統計的女性
十大癌症。然而在歐美地區,它卻是最常見的婦科癌症。一般而言,
子宮內膜癌在國內、外均屬於停經後婦女較常見的癌症。所以它最常
發生的症狀便是停經後出血。發病的年齡則以50至60歲佔較多數,但
有四分之一會在停經前發生。其中更有百分之五的病人發生在40歲之
前。而如上述病例,病人年僅26歲,的確罕見。因此,我們不得不提
醒,無論任何年齡的婦女若有不正常出血的現象,都應把此症的可能
性牢記在心。

子宮內膜癌的真正成因並不是十分清楚。從國外的研究發現若干證據
顯示至少部分子宮內膜癌的發生與雌激素有密切的關係。從流行病學
的研究中更可發現,更年期婦女荷爾蒙補充療法中,若僅單獨使用雌
激素,而沒有併用黃體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會增加四到八倍。但
如合併使用,不但不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甚至有文獻指出反
而比不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者有較低子宮內膜癌發生的機會。其它如
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孕及停經過晚者,因
為體內動情素增加,較缺乏拮抗的黃體素,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機會
亦較高。此外,長期服用治療乳癌的藥物Tamoxifen,會導致子宮內
膜的增生,也有少數發生分化良好之腺癌的報告。因此,這類患者應
每年定期婦科檢查。而一旦有臨床症狀,如不正常出血的情況發生,
更應仔細評估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

直到今日,子宮內膜癌仍不若子宮頸癌有一套理想又有效的篩檢方式
。但對於高危險群的婦女,如停經後婦女僅接受單一的雌激素治療、
肥胖的停經婦女,家族使有子宮內膜癌、乳癌、腸癌及卵巢癌的婦女
、停經較晚,停經前有明顯的不排卵週期,都應接受定期的婦科檢查


對於懷疑有子宮內膜癌的婦女,最確定的診斷方法為分段子宮擴刮術
,可直接取樣子宮內膜及子宮頸內口的組織做病理化驗。近年來,發
展出在門診即可利用某些不需經子宮頸口擴張便能取得內膜組織的器
械,診斷率可達90%。但因為此項檢查仍有10%的假陰性率,故子宮
內膜切片呈陰性,臨床症狀顯示仍有懷疑者,分段子宮擴刮術仍是必
要的檢查。

至於常做的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內膜癌患者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
一會有不正常的抹片結果。因此,一旦抹片異常,但子宮頸並無明顯
病灶,則需考慮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另外,可利用陰道超音波來評
估子宮內膜是否肥厚。通常停經婦女,沒有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若
測量內膜厚度超過5mm,則需進一步的診斷以排除是否有內膜癌的可
能。至於接受停經後荷爾蒙補充的婦女,其測量厚度以8mm為標準。
常用的腫瘤標記CA-125、CEA,對於子宮內膜癌並沒有很好的特異性
,價值有限。


子宮內膜癌的治療以外科手術為主,包括子宮切除、兩側輸卵管卵巢
切除、骨盆腔淋巴腺及主動脈旁淋巴腺切除、腹腔沖洗的細胞檢查。
而影響預後的因素有發病年齡、組織學型態、細胞分化程度、腹腔內
腹水細胞之有無、疾病分期、子宮肌層侵犯深度及淋巴腺轉移。其它
如腫瘤大小、荷爾蒙接受體的有無及細胞成套數的情形都有影響。
告顯示與雌激素相關的內膜癌,通常分期較早,細胞分化亦較好,故
預後較其它類之內膜癌來得好。以疾病分期而言,五年存活率第一期
86%、第二期66%、第三期44%、第四期僅剩16%。


至於手術後的輔助治療,若是第一期,細胞分化為第一級或第二級,
無子宮肌肉深部腫瘤侵犯者,單純以手術治療,似乎就足夠了。剩下
較廣泛的侵犯性子宮內膜癌,通常會在手術完成後再追加骨盆腔與陰
道的局部放射線治療。當然,隨癌症分期增加,更積極的治療,包括
全腹腔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治療、甚至化學治療等,都是必須的。
本文作者:葛裕民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