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藥,您吃對了嗎!

全華人社區第一本《實用精神科治療藥物指南》,在台問世!

隨著社會壓力加劇,憂鬱症、躁鬱症等精神疾病的盛行,求助於精神科的民眾越來越多,但許多民眾對精神科用藥的了解程度不足,卻經常導致治療效果不佳。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自己服用的精神科藥品特性,也知道該如何與醫師討論,「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特別將國內常用精神科藥品之完整資訊編輯成冊,出版全華人社區第一本《實用精神科治療藥物指南》,也終於填補這方面資訊需求的一大落差。

正如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第一、二屆理事長沈楚文醫師在本書序中指出,精神藥物的學理很複雜,民眾如果不了解服用藥物的性質,包括它的好處或可能的副作用、如何正確服用、需要服用多久、如何發覺不良反應等等,則很難讓民眾配合服藥,家屬也不易監督,可見,了解精神藥物的基本常識和通俗知識,在精神科治療上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本書總策劃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滕西華秘書長也強調,和其他專科藥品相比,由於精神科藥物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且通常須長期服用,故在服用精神科藥物前,民眾更需充分了解所服藥品之特性。然而,民眾卻極度缺乏這類資訊。

舉例來說,民國91年9月之前,中央健保局均對新型抗精神病藥物使用設限,家屬和病患卻對此一無所知,導致許多患者苦於傳統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卻不知道自己還有其他選擇,讓人遺憾的是,整個以醫師為主的醫療團隊中,也不見得能取得藥物的完整資訊。

於是,自民國86年成立以來即致力推廣精神藥物教育宣導的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特別邀請私立高雄仁愛之家附設慈惠醫院藥劑科楊淑瑜主任擔任本書統籌,以長達一年的時間,邀集15家醫院之精神科,以及20位藥劑師及社工師共同投入,在2004年3月正式出版全球華人社區第一本《實用精神科治療藥物指南》。

編輯工程浩大,力求客觀實用

這本厚達400多頁的《實用精神科治療藥物指南》,共蒐集彙整126種精神科常用藥品,並參考世界衛生組織之藥品分類法,分成13大類做說明,如「第一代抗精神病藥」、「第二代抗精神病藥」、「抗憂鬱劑」、「抗焦慮藥」等,也包括精神科常見的抗副作用藥物,如「抗帕金森氏症藥」、「乙型阻斷劑」、「胃腸道藥物」等等,每大類藥物均先以總論解說主要可改善之症狀,詳述可能之副作用等資訊。

為便於使用者查閱,本書設計有藥品檢索表,民眾只要憑藥袋上的「藥品名」,即可查詢到該藥品的相關說明,每種藥品均附七大項解說,包括「藥物可改善哪些症狀」、「醫師會如何監測藥物使用」、「藥物的副作用有哪些」、「突然中斷用藥會造成的結果」以及「藥物需要用多久」,文字浅顯易懂,沒有艱澀的醫學用語。難能可貴的是,在財團法人林明芳教授臨床藥物研究發展基金會及衛生署草屯療養院的同意下,本書引用其部分相關藥物圖譜,讓使用者在查閱藥品時更易於對照。

本書並附有一份「精神治療藥物常見副作用及自我處理的方法」對照表,列出各種副作用可能引起的藥物,並建議處理方式;此外,本書也針對50個精神科藥物治療上的常見問題,提出清楚的解說。

用藥教育再延伸,塑造醫病新關係

本書的誕生,可說是台灣足以傲視世界衛生組織推動病患用藥安全的具體成果展現,也是聯合國組織中第一個可供政府發表對病患用藥安全教育的素材。為維持公正客觀性,本書皆採用由國家贊助或者公益團體的研究報告,而不採用藥廠贊助之研究文獻。而為了力求通俗易懂,在用字遣辭上均費心琢磨,在副作用的描述上也相當謹慎。

新任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理事長邱献章醫師(現任行政院衛生署玉里醫院院長),也相當欽佩沈楚文醫師這些年推動精神障礙者人權的不遺餘力,對於《實用精神科治療藥物指南》的問世,他不僅不擔心病人會拿著書和醫師爭論,反而認為民眾在更了解藥品特性之後,服藥的順從度會更高,治療的效果也會更好。

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對本書的期許是:促使醫師更謹慎用藥;讓病患及家屬了解藥物對他們的影響及重要性;讓其他專業人員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清楚了解服務對象的服用藥物,進而塑造出一種更像夥伴的醫病關係。也期望在社會漸漸接納精神病友的同時,為病友創造一個更安全更有人權的醫療制度。
本文由【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