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中藥認知不足,擅自進補吃藥藏隱憂!

文:中醫科 葉裕祥醫師

由於中醫醫療的利用人口逐漸增加,以及不少民眾有以中藥進補的習慣,本院中醫科因關心民眾對中醫藥認識的程度和民眾應用中醫醫療的情形,對至本院中醫科就診的民眾或其親友進行問卷調查。在三百零二份的問卷中,受訪者的平均年齡是四十七歲,男女的比例約為一比二,居住地為臺北市(佔百分之四十九)、臺北縣(佔百分之四十三)、外縣市(佔百分之五)。

當被問及就醫對象的優先選擇時,以因病而異者來選擇就醫對象者佔百分之四十六,會優先選擇中醫者佔百分之二十四,會優先選擇西醫者佔百分之十四,可見就診中醫的民眾或其親友生病時優先選擇中醫的人口較優先選擇西醫的人口為多,但因病而異選擇就醫對象者仍佔將近一半,顯示民眾就醫的選擇頗為理性。

當被問及就醫時醫療選擇的決定者時,會參考自己意見決定醫療撰擇者佔百分之七十七,會參考長輩或配偶意見決定者各佔百分之十六,會參考親戚意見決定者佔百分之九,會參考朋友意見決定者佔百分之二十三,會參考其他人意見決定者佔百分之四,可見多數人就醫選擇醫療模式時主要以自己的意見為主。

對民眾最常聽到的中藥或藥方做了解,發現民眾最常聽到的前三名中藥為當歸、人參、枸杞,最常聽到的前三名中藥方為四物湯、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但是民眾對中藥作用的了解有明顯不足,如有百分之二十五的人不知道人參的作用是補氣、百分之五十的人不知道當歸的作用是補血、百分之五十六的人不知道枸杞的作用是補血。即使是大家最耳熟的四物湯也有百分之二十一的人不知道其作用是補血,而補中益氣湯也有百分之十九的人不知道其作用是補氣。

當被問及以中藥進補時,認為要考慮病症情況者佔百分之五十五,認為要考慮體質狀況者佔百分之八十三,認為要考慮補藥屬性者佔百分之五十三,認為要考慮季節氣候者佔百分之五十,認為要考慮補藥口感者佔百分之三十四,民眾認為進補時最需要考慮的是體質狀況,而比較不重視補藥的口感。

學理上以中藥進補時應考慮病症情況、體質狀況、補藥屬性、季節氣候等,由以上之問卷結果看來,民眾對於中藥進補的認知仍嫌不足,對常見中藥的屬性及功用的了解也不夠,由此可見民眾對於中藥的常識有加強的必要。如人參的功能為大補元氣,但陰虛火旺、濕熱內盛不宜用當歸的功能為補血調經,但陰虛內熱者不宜用補中益氣湯的功能為調補脾胃,升陽益氣,但腎虛及病後氣津兩傷者不宜單用四物湯的功能為補血調經,但陰虛血燥不適用所以有高血壓病患若在中醫辨證上屬於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人參,否則血壓會更高而有危險。

本院中醫科基於對民眾健康的關懷以及提升民眾健康的管理,除了建議民眾吃中藥或以中藥進補應請教專業中醫藥從業人員,此外將不定舉辦藥膳試吃或試飲活動,藉以使民眾在活動當中增加對常見或常吃中藥的認識,讓民眾在接觸中藥時,能補的安心,吃的放心!

本文作者【中醫科葉裕祥醫師】
本文由【台北市立和平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