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每日醫學指南》如何早期發現大腸癌?

文�佳里綜合醫院家庭醫學科 蕭旭峰醫師

現代人由於飲食習慣的不良及逐漸的西方化,所以罹患大腸直腸癌的發
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不過大腸直腸癌在所有癌症中,還可以算是一種比
較不那麼惡性的癌症。一般來說,只要能早期發現,治療的預後一向不
錯,特別是如果能在早期癌細胞限於局部時發現的話,五年的存活率至
少可以達到80﹪以上。


大腸直腸腫瘤的臨床症狀,如:血便、大便變細、體重減輕、大便習慣
改變或是貧血、腹部腫塊、甚至於出現嚴重的腹脹、腸阻塞等,這些症
狀都很容易讓小心地患者警覺到,可惜的是,大多數人並沒有將這些症
狀放在心上,以至於很多人發現時,都已經中、晚期的大腸直腸癌了,
這時候也已失去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時效了。

除了症狀之外,臨床上可以用來診斷大腸直腸癌的方法,大致上來說有
以下幾種:大便潛血反應、肛門內診、直腸鏡、大腸內視鏡及大腸X光
攝影。只是一般人到底該何時檢查?又該安排哪些檢查呢?

美國癌症學會曾經公佈一個對於無症狀個人的篩檢及追蹤的流程,在這
個流程中,將一般人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度分為低、中、高三個族群
,然後根據危險度建議標準的篩檢追蹤方法。

低度危險者

一、無症狀且無任何家族大腸直腸癌病史者:

  五十歲以後,每年作一次肛門內診及大便潛血反應檢查。
  每五年作一次直腸鏡檢查。這些定義為基本檢查。

二、有非一等親家屬曾罹患過大腸直腸癌者:

  除上述以外,五十歲以後,每五至十年加作一次大腸攝影或大腸鏡。

中度危險者

一、一等親家屬中(父母、子女、兄弟姊妹),有人在五十五歲之前罹
  患大腸直腸癌, 或有一人以上罹病時:

  除基本檢查外,四十歲(或比親人發病年齡提前十歲起)以後,
  每五年作一次大腸內視鏡檢查。

二、一等親家屬中,在五十五歲後才罹患大腸直腸癌者:

  除基本檢查外,五十歲(或比親人發病年齡提前十歲起)以後,
  每五至十年作一次大腸內視鏡檢查。

三、本人有大腸直腸息肉者:

  切除一年後作一次大腸內視鏡檢查,若穩定,每五年再作一次。

四、本人曾經罹患大腸直腸癌,經完整切除者:

  切除一年後再作一次大腸內視鏡檢查,
  若穩定,則每三至五年作一次。

高度危險者

一、家族性腺性大腸息肉(FAP)患者:

  這是有很高的遺傳性及可惡化性的疾病,有時在很年輕時就惡化了。
  所以青春期以後,每一至兩年就應作一次大腸內視鏡檢查。

二、家族性非息肉性大腸直腸癌(HNPCC):

  家族中會有數代、多人罹患大腸直腸癌,二十歲之後,
  或是比親人發病年齡早十年起,
  每一至兩年即應作一次大腸內視鏡檢查。

三、本人有發炎性大腸疾病者:

  這是一種慢性且反覆發作的大腸炎,東方人極少見。
本文作者:蕭旭峰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