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圖解健康知識家
再餵食症候群有哪些風險因子?
再餵食症候群有哪些風險因子?

再餵食症候群有哪些風險因子?

再餵食症候群(Refeeding Syndrome)是一種罕見但危險的營養代謝紊亂症狀,通常發生在飢餓或極度消瘦的人,因重新開始進食而引發的一系列生理變化。這種症候群的核心特點是在營養攝取迅速增加時,身體無法適應這種改變,導致多個器官和系統的不協調反應。

再餵食症候群的發生與多種風險因子密切相關,特別容易發生在飢餓或消瘦的個體。以下是一些可能增加再餵食症候群風險的因素:
> 長時間飢餓:長期處於飢餓狀態,身體已經適應了營養不足,重新開始進食時可能導致代謝混亂。
> 極度體重減輕:如果一個人的體重已經極度減輕,體脂肪和肌肉質量都減少,再餵食症候群的風險會增加。
> 電解質不平衡:先前存在的電解質不平衡,尤其是低血鉀、低血磷等,也會增加再餵食症候群的風險。
> 過度補充營養:過快、過多地補充營養,特別是高糖分和高磷的食物,可能引發胰島素反應,增加再餵食症候群的風險。
> 長期酒精濫用:酒精濫用可能導致多種營養不足,包括維生素和電解質,使患者更容易發生再餵食症候群。
> 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腸胃道問題、心臟病或腎臟病,可能使身體更容易受到再餵食症候群的影響。
> 高危人群:老年人、嬰兒、孕婦和患有精神健康疾病的人群更容易發生再餵食症候群。

瞭解這些風險因子可以有助於醫療專業人員更好地識別和處理可能出現再餵食症候群的患者,特別是在重新開始進食時需要更謹慎補充營養,以避免潛在的風險。

相關新聞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