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中藥對骨質疏鬆大鼠骨骼肌形態學的影響

A:

骨折是骨質疏鬆症最為常見的繼發疾病,骨折後對運動能力、一般健康水準、社會行為能力、精神狀態等都有顯著的影響,甚至危及到生命。目前關於骨質疏鬆性骨折的研究中,除了認為骨品質降低是骨折發生的主要原因外,骨骼肌的退變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在研究中我們觀察了中藥骨康對骨質疏鬆大鼠骨骼肌的作用,觀測肌形態學相關指標,探討中藥在治療骨質疏鬆症過程中的多重作用。

如果不考慮性別、年齡和身高,局部肌肉強度是決定整個骨骼強度的重要因素。在日常生活中骨骼最大的載荷來自肌肉的主動收縮,研究顯示肌肉強度和肌肉含量與其附著骨骼的骨量呈正相關。Frost認為,肌力決定骨結構和骨量。張林提出肌肉強度和骨強度具有緊密相關性,二者之間的比值處於恒定值,因此,如何保持肌肉強度,對控制後天的骨強度和骨量是十分重要的。童普德提出:作為一個完整的運動功能單位,骨與肌肉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肌力、肌組織品質和BMD之間顯著相關,通過肌肉的收縮對骨產生應力負荷,也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有效方法。另外,肌肉強度的增加的同時,不僅改善了病人的平衡能力、動作的敏捷度,從而預防跌倒,還能夠為骨骼系統提供強有力的動力系統,防止骨關節系統的有害運動,在Anna的研究中就提到,背肌的肌力的增強,對老年婦女的駝背畸形有著明顯的預防作用,說明在維持脊柱的正常結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骨骼肌衰弱是老年人常見的增齡性病症。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探索了老年性骨骼肌衰弱的發病機理。絕大多數研究證實了增齡對老年人骨骼肌的運動單位募集水準、結構及代謝功能都產生很大的影響。肌纖維蛋白的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反映肌纖維面積和肌肉力量,肌肉的抗氧化能力可反映出肌肉的衰老程度。形態學方面研究指出,老年人骨骼肌肌力下降與肌肉體積萎縮正相關。肌肉的組織學檢查能對肌肉的形狀、功能狀態作一基本瞭解。

在實驗研究中,大鼠切除卵巢後,相對於未切除卵巢的大鼠,骨骼肌在組織形態學上發生了改變,主要表現在骨骼肌纖維直徑、橫截面積、周長上的縮小,同時在單位面積上骨骼肌的數量是增大的,這些結果表明,大鼠經去勢後,骨骼肌存在著明顯的萎縮現象,這樣的變化最終所導致的結果解釋骨骼肌力量、耐力等的降低,削弱了肌系統的運動能力。而經過激素及中藥治療後,各項指標均有顯著的提升,其效果以激素最為顯著,中藥稍弱。其中骨骼肌纖維的直徑、橫截面積和周長的增高趨勢一致,均是按激素、中藥、正常、去卵巢這樣一個順序遞增,且激素、中藥與正常組間均存在差異;而單位橫截面積上的骨骼肌纖維數量上雖然也存在同樣趨勢,但激素組與中藥組間未見明顯差異,這可能是因為我們只觀測了骨骼肌纖維的各項參數,而肌纖維間組織在圖像分析中具有一定的干擾作用有關。

在絕經後髖部骨質疏鬆性骨折的風險研究中,有人提出:進行絕經後婦女髖部骨折風險的綜合預測時,必須同時考慮骨內因素與骨外因素,骨內因素主要指骨的量和質,而骨外因素主要是肌肉的狀況。肌肉無論是在參與神經肌肉功能發揮身體平衡與姿勢協調,還是參與摔倒力學中的能量吸收與保護性反應的過程中,都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保持肌肉品質和功能的正常對骨質疏鬆患者具有重要意義。現代藥理研究發現,淫羊藿、補骨脂等補腎中藥含有黃酮類物質,具有植物雌激素的作用特點,其中異黃酮具有控制雌激素受體的作用,既可表現較弱的雌激素作用,也可呈現雌激素拮抗劑的特點,並有種屬的特異性。異黃酮作為較弱的雌激素激動劑或拮抗劑,可以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增強成骨細胞的活性,維持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之間的動態平衡,有效地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又可避免或減少對機體帶來其他的副作用。

實驗結果表明,中藥能夠在改善肌肉形態學方面,有一定作用,從而證明中藥能夠改善肌素質,但較雌激素弱。所以我們認為,中藥能夠在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同時,增強肌系統的素質,從而預防骨折發生,並減少運動損傷。但仍需深入研究,尋找更為安全有效的,在能夠治療骨質疏鬆症的同時,又對肌系統具有較強作用的組方。


本文作者:北京中月宏醫療門診部中醫科 陳懷浦醫師

2009-08-17 14:54:13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