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精神病患不服藥怎麼辦?

A:

李老伯的兒子患有精神病,日前他到處向朋友哭訴,「我兒子不吃藥,每次出院一陣子後,他就會認為病好了而不肯吃藥!結果很快的精神病又發作,整個人變得不可理喻,常常亂發脾氣、胡言亂語而且晚上都不睡覺…」,王老伯很無奈,為了兒子服藥問題傷透腦筋!

精神病患不服藥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其實只要經過規律就醫及按時服藥,多半都能控制病情,有的人甚至還有工作能力。但現實狀況並非如此樂觀,有些病患因缺乏病識感,不認為自己有病而擅自停藥,或者因擔心藥物會有副作用而自行停藥...,往往在停藥一段時間後,病情逐漸不穩定,出現干擾行為再度入院。這樣反反覆覆,終導致「旋轉門效應」。

精神科醫師表示,精神疾病牽涉大腦功能的失調,包括情緒、思考、知覺、行為與認知的異常表現,發病時會造成生活功能的受損,而且疾病的損傷是持續進行的,所以長期規律的治療,緩解症狀並維持預防疾病復發,是目前臨床精神醫學的標準化處置。

針對病患不服藥的問題,醫師通常會先瞭解患者不願服藥的原因,諸如:吃藥代表有病、吃藥會有副作用、吃藥會成癮、吃藥麻煩容易忘記、缺乏病識感、對醫療不信任、不想依賴藥物想靠自己調整等等,找出個案不願服藥的癥結,其次是運用同理,降低患者對藥物的擔心,積極處理藥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最後當治療關係建立,患者對治療的信任增加,再提供更多關於藥物治療的衛教,強化患者的服藥順從與自主性,鋪陳出長期維持治療的道路。

協助患者服藥,家屬往往需負起重任,通常也是最大功臣。如何處理不服藥的問題?以下提出幾個建議:家屬須以堅定溫和的口吻勸導。提出服藥前後的差異,讓患者看到自己的改變,並告知不服藥可能導致的不良後果。持續用愛心、耐心對待患者。另外可試著讓與患者關係較好的家人或朋友共同勸導。至於擔心藥物副作用則可諮詢專業醫療人員,再者於返診時將患者服藥困難和醫師共同討論,或許可以藉由新一代的長效針劑,解決部分患者藥物順從度不佳的問題。

最後,在此呼籲,精神疾病是一種慢性病,藥物治療的成功與否,服藥順從性與病識感往往是關鍵因素。只要耐心克服困難規則治療,患者的治療之路將會走得更平穩。此外家屬應隨時注意患者的狀況,一旦發現病情不穩定應即刻前往就醫。


資料來源:台南市政府衛生局

2009-10-06 11:11:55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