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黃金時間的心理危機處遇-「減壓七步」跨越關鍵時刻!

社會上的意外事件發生頻傳;民眾無論是遭遇到車禍、溺水、山難、或是在鄰里社區的暴力、犯罪等事件,除了由警消、救難單位及醫療單位協助先將對生命健康的傷害威脅減到最低外,此時若能運用專業的心理防護模式,期能在意外事件發生後的數天之內,減輕心理創傷的發生。

在第一時間的急救處理後,生命安全危機可能度過,心理衝擊的影響卻可能正開始蔓延。事件的倖存者及目睹者可能出現所謂的急性壓力疾患(acute stress disorder)的癥兆,相關家屬、朋友、同學、同一社區的民眾、同一工作單位的員工都可能是受到心理層面影響的對象。即使並未身歷其境,有些人透過媒體反覆報導或他人告知,也可能出現有失眠、害怕獨處、怕黑、莫名的緊張或焦慮、不斷地回想當時的場景等症狀發生。及時的「心理危機處遇」就是期待在這類危機事件發生後72小時的黃金時間內,儘速針對受到衝擊的民眾甚或現場救災人員、警消人員等提供專業人員的會談輔導,抒解事件中的心理壓力,以減少事件對於團體士氣的影響、並降低心理創傷嚴重性。

自民國88年起,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透過市立聯合醫院及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接連在災難、疫情及重大意外事件發生後,投入專業人力及發展專業處遇模式,協助受危機事件衝擊的民眾及救難人員紓解心理壓力。

Dr. Mitchell在1983年提出「危機事件心理減壓」(critical incident stress debriefing,簡稱為CISD) 的作法;通常是儘快在危機事件後,邀請相關當事人共同形成一個團體,由專業的帶領者協助參與者做討論。一般認為最有效的危機處遇時機,是在危機事件發生後的黃金72小時內,透過心理危機減壓團體,將焦點放在紓解經歷危機事件有關的焦慮及緊張,以減緩危機事件所造成的影響,並協助他們從危機事件的正常壓力反應中儘速復原。

這種心理危機減壓團體除了緩解心理壓力,預防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後遺症的發生,也可進一步篩選出需要後續長期治療的對象,進行轉介及提供適當的服務。

Dr. Mitchell的心理危機減壓團體技巧分為七個步驟,藉由敘述、傾訴及協助成員接納因危機事件產生的反應,調整情緒和對未來做準備;七個步驟為:

1.介 紹:簡介團體目的、原則及進行方式,強調保密原則。
2.事 實:描述並討論危機事件實際發生的細節及事件發生當時的感官
     印象(例如:看到、聽到、觸摸到、聞到什麼?)。
3.想 法:描述事件發生當時的第一個想法。
4.反 應:描述事件發生後至今最遭的部份或畫面。
5.症 狀:描述並討論事件對個人生理、心理、認知及行為上的衝擊。
6.教 導:說明壓力的典型反應症狀並討論適當的因應策略。
7.再進入:提供描述正常反應與因應壓力的參考資料並提供未來進一步
     的協助與資源。

根據國外的研究顯示,心理危機減壓用於災難受害者可降低事件衝擊的程度;用在相關救難人員,降低了後續工作人員離職率及病假天數。雖然遭遇到意外事件衝擊的單位可能不見得很多,但經由社區單位的諮詢求助,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近兩年仍提供了危機事件關懷訪視與初評服務計139人次;心理危機減壓團體服務計272人次。意外事件雖經常不可預期,但是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期待藉由發展預防性的心理處遇,將危機事件可能造成的心理傷害性儘量減低。

同時有鑑於一般從事心理助人工作的專業人員,也需心理危機處遇領域的繼續教育。自94年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透過密集培訓約20名能夠帶領心理危機減壓團體的相關人員,並配合實際的需要提供危機事件關懷訪視與初評、高危險群個別或團體諮商等服務。歡迎里鄰長、社區機構、企業與學校若遇有需協助之心理危機事件,可洽詢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心衛中心將針對需求提供各類危機處遇的諮詢與服務。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