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C型肝炎知多少

C型肝炎是由C型肝炎病毒侵犯肝臟,造成肝組織發炎的疾病。C型肝炎病毒是在1980年代晚期被發現的,在台灣雖然最常見的肝炎是B型肝炎,但C型肝炎感染也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一至二,並不少見。

C型肝炎病毒主要透過血液傳染,重複使用注射針頭、紋身、穿耳洞、共用刮鬍刀、醫護人員接觸到血液都可能傳染C型肝炎。至於輸血,隨著目前對捐血者C型肝炎的篩檢,只有未感染C型肝炎的血液可供輸血,因此現在不會由於輸血而感染到C型肝炎。其他像是一起同桌吃飯、接觸、哺乳幾乎是不可能傳染C型肝炎的。

感染C型肝炎的人百分之八十會演變成慢性肝炎,可能會有疲倦的症狀,抽血檢驗肝功能,ALT(GPT)常在100-200IU/L之間起伏。肝組織經過如此反覆發炎後,有可能逐漸纖維化、肝硬化,也比沒有C型肝炎的人更容易得到肝癌。所以慢性C型肝炎的病人應該定期抽血追蹤肝功能、腫瘤指標以及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發現是否有肝癌。

因為針對C型肝炎病原檢驗在技術上有困難,目前診斷C型肝炎是以抽血檢測C型肝炎抗體來代替。C型肝炎抗體陽性只代表曾經感染過C型肝炎,但現在可能還有也可能已經沒有感染,要再透過較昂貴的病毒基因(HCV RNA)抽血檢查才能確認有無C型肝炎。

目前C型肝炎是以每星期注射長效型干擾素加上口服雷巴威林(Ribavirin)治療六至十二個月,整體治療成功率可達七成以上。治療成功後不僅病毒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也會中止C型肝炎病毒對肝臟的持續性破壞。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最容易用肉眼觀察到的器官,皮膚上的長得有點像「痣」的東西,有的是俗稱老人斑的脂漏性角化,有的是真皮纖維瘤,或有的是軟性的纖維瘤,但也可能是惡性的基底細胞癌或是黑色素細胞瘤。

治療時可能會有發燒、肌肉痠痛、頭痛等類似感冒的症狀,通常在第一次注射干擾素時較為明顯,第二次、第三次注射時症狀就會減輕。治療時也可能會有憂鬱、貧血、白血球降低、血小板降低等副作用,所以治療時必須定期抽血檢查。大部分的病人血球下降並不會特別嚴重,必要時可降低藥物劑量繼續治療。

不同於B型肝炎,C型肝炎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但是在治療方面,更多的口服藥物“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DAA)”即將問世,將帶給C型肝炎的病患更多治療的選擇。
本文作者:新竹國泰綜合醫院胃腸肝膽科 康本初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