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中醫辨證治療便秘

便秘為大便秘結不通的症狀,每次解出少量,或排便間隔時間拖長,少於2天1次,更甚為排便困難、少有便意者。中醫古代有很多名稱來說明,如大便難、腸結、脾約、大便秘、大便燥結、熱燥、後不利等。便秘不僅是排便的問題,有時也會嚴重影響病患的生活,常伴有納差、心情煩躁、腹痛、腹脹等不適症狀,可能引發或加重其他疾病,如痔瘡、腸癌、及心腦血管疾病等。

常見因素

腸胃積熱:現代人常過食辛熱厚味,食物中纖維及水分攝取不足,以致腸胃積熱,或作息顛倒,津液耗傷,導致腸道失潤,大便乾結。

精神因素:工作壓力大,生活緊張而抑制排便便意,造成氣機鬱滯,或久坐少動,致通降失常,糟粕內停,而大便秘結。

氣血虧虛不足:病後、產後以及年老體虛之人,氣血兩虧,氣虛則大腸傳送無力,血虛則津枯不能滋潤大腸,使大便排出困難,以致秘結。

中醫辨證治療

實熱型:平素喜食辛辣厚味,煎炒酒食者,面赤身熱,口燥唇焦,喜冷惡熱,小便黃赤,腹滿拒按,苔黃舌紅脈滑數。治法以瀉熱通腑,方可選大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

肝火型:喜歡熬夜、飲酒,心煩易怒,口苦口臭,小便短赤,睡眠不安等症狀,以當歸龍薈丸、三黃瀉心湯等清瀉肝火熱。
血虛型:病後產後,身體虛衰,多為氣血陰津虧損,面色蒼白,口唇指甲淡白,眩暈心悸,舌淡脈細。治療以養血為主,可用潤腸丸。

氣虛型:憂鬱多思或久坐少動,大便無力排出,便後身倦乏力,少氣懶言,苔薄白舌淡,脈細弱。治則以補氣升提、行氣通便,方如黃耆湯、補中益氣湯。

陰虛型:大便乾硬,身形消瘦,夜半口乾咽乾明顯,虛煩失眠,面顴紅,苔少舌紅,脈細數。治以滋陰潤燥,可用增液湯、麻子仁丸。

陽虛型:平素陽氣虛弱,或嗜食寒涼生冷者,畏寒肢冷,腹中冷痛,小便清長,面白,苔白舌淡,脈沈遲無力。治以溫陽健脾,選用溫脾湯。

生活習慣的調整

1.晨起空腹飲用一大杯開水,可適量添加少許鹽巴或蜂蜜,增加大腸內的壓力,促使糞便排出。

2.適當運動,跑步、快走等活動均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利於排便。避免久坐久站引起便秘。

3.多攝取高纖維之食物蔬果,如地瓜葉、苜蓿、菠菜、海帶、紫菜、香菇、木耳等,寒性水果則不宜過量。

4.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如廁時不要閱讀書報或玩電子產品,避免影響排便輕鬆的心情。

穴位保健 穴位保健 
  
平時可順時針按摩腹部周圍,或按壓支溝(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正中間)、天樞(肚臍左右旁2寸)、足三里(外膝眼直下3寸,距離脛骨約1橫指)。
本文作者:仁愛醫院中醫科 洪嘉言主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