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中藥補脾腎,助小孩轉大人

一位13歲小男孩,就診時身高150cm,已接受過西醫生長激素治療,但效果不佳,去年身高長高未超過5cm。此小男孩為早產兒,本身沒有特殊慢性疾病,身高百分比在15%(例如:全班有100位同學,身高在倒數第15位)。因為早產兒過早出生,沒有從母親身上得到足夠的腎氣,因此生長發育較遲緩,於是使用古代名醫錢乙的「六味地黃丸」加減做治療,配合種子類藥物菟絲子、枸杞子、女貞子等,加上每日晨起服用「養筋壯骨茶」,現每月身高長高1cm左右,治療不到半年已超過去年一整年成長的高度。

圖片來源:by photostock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現代家長無不希望子女長大後能成為人中之龍,人中之鳳,擁有人人稱羨的「三高」:學歷高、收入高、身高高。學歷高、收入高能靠後天努力獲得,而身高若錯過了生長的黃金時期,想再長高多是不可能。為免抱憾終生,許多家長於小孩青春期給予藥膳進補,期許於這階段內能順利生長發育,高人一等。

嬰幼兒時期是人體成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而第二個高峰期是青春期,青春期為年齡從10-12歲開始,一直到16-17歲,也就是所謂的「轉骨」、「轉大人」時期。和同年齡、同性別的兒童身高比較,身高曲線如果落在第三個百分位以下,或者在青春期時每年長高少於4公分,則有生長遲緩現象。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醫師蔡佩怡指出,影響孩童生長發育的因素很多,遺傳、先天染色體異常、疾病因素、長期使用類固醇、生活作息、飲食習慣、心理因素等,都是影響成長的因素,以上因素除先天性疾病,中醫的療效有限,其他因素均可經由中醫調理達到很好成效。

西醫治療身高不足的主要方式為施打生長激素,但除非是本身生長激素缺乏,否則不建議施打生長激素,因為施打生長激素可能會有糖尿病、顱內壓升高等副作用,而大部分身高不足的孩童,體內分泌生長激素的量為正常,並無不足,即使施打生長激素,現已證實最多也只能再長高2、3公分。

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主骨,主生長發育,因此調長高當從補腎著手,腎氣充盈,則骨骼生長快速且強壯。再則,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發育之本,脾胃強健則營養消化吸收好,有助於生長發育。因此,中藥轉骨方主要以補脾腎為主,補腎氣可選擇山藥、骨碎補等藥性較為溫和的藥材,健脾胃則可選擇黃耆、黨參等健脾益氣,如民間流傳的轉骨方:狗尾草燉排骨便有開脾健胃的功效。北市聯醫研發的「養筋壯骨茶」即飲包即是以補脾腎為主,不僅可以用於小兒轉骨,也能預防老人骨質疏鬆。

蔡佩怡指出,中醫調理長高雖以補脾腎為主,但仍須依個人體質辨證論治,隨證加減,如青春期的青少年多處於課業壓力大的時期,因此可酌加疏肝解鬱的中藥。如果是本身胃口不佳的孩童,則可酌加山楂、麥芽等開胃健脾。

她提醒,市面上轉骨藥方眾多,不僅醫院、診所,藥房也有賣長高轉骨方藥,但轉骨方藥多以補腎為主,藥材過於溫燥,並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且太早服用補腎轉骨藥方可能造成性早熟,因此還是建議家長能至醫院、診所,由合格的中醫師辨證開藥,切勿逕自購買來路不明的轉骨方。

蔡佩怡建議,想長高除中藥調理外,平時生活作息正常、飲食均衡及運動也是很重要的。平時應有充足睡眠,建議11點前入睡,因晚上11點到半夜3點生長激素分泌量,睡眠時是清醒時的三倍。飲食上以低糖類、高蛋白飲食為主,因過多的糖和油脂會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運動則可選擇籃球、跳繩等彈跳性運動,因腳底有一穴位“湧泉”穴,屬於經絡中腎經之穴位,經常彈跳刺激此穴對於長高非常有助益。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 中醫科 蔡佩怡 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