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天冷時別忘加件衣服 腦中風有年輕化趨勢!

文: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黃英哲醫師

42歲男性,與朋友在一起打牌時,突然暈了起來,噁心、嘔吐,並且全身無力。很快的,他被送來急診。血壓高達210/130毫米汞柱,而且在急診已是神智不清了。電腦斷層攝影的結果:顱內大量出血,並破裂入腦室。因昏迷指數只有5分,於是住進加護病房密切觀察。家人表示,患者好像曾有血壓高到230/130毫米汞柱情形,但沒有不舒服,也從來不服藥。

37歲女性,過去有糖尿病病史,並且規則服藥。清晨睡醒就覺得頭暈痛、噁心,以及四肢無力。被送來急診時,血壓正常,但發現有左側輕癱情形,遂安排斷層攝影。結果顯示:右腦少量顱內出血。因神智清楚,症狀還輕微,沒有開刀情形下,也住入加護病房密切注意。

黃英哲醫師表示,腦中風一向被認為是老年人的毛病,實際上罹患的確實也是老年人居大部分,但是由上述兩個腦出血的例子,青壯年的你也要小心了!特別是具有腦中風危險因子的人:第一個男性病患是嚴重高血壓,但從來不治療;第二個女性病患則是長期糖尿病,雖然聲稱有接受口服血糖藥治療。這兩個病例並不是少見的案例,而且都發生在最近正好季節替換的時候-正是俗稱腦溢血的好發時節。

腦中風一般分為梗塞及出血兩大類,腦出血尤其好發在冬季。現今認為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如下:年紀(超過65歲),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特別是心房纖維性顫動),先前短暫性腦缺血,血脂肪異常,抽煙。另外,偏頭痛,口服避孕藥,藥物濫用,血液血容比高,高尿酸血症,蛋白質C及S缺乏也可能是原因之一。黃英哲醫師表示,腦中風目前仍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的第二位,顯示當前醫界對腦中風的治療仍大有不盡完善的地方。在醫療尚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時,早期預防-尤其是身具危險因子的人(即使還不到65歲),變得格外有意義。

黃英哲醫師表示,「年紀」是一項無法克服的問題,每個人都無可避免的會越來越老,自然也無可避免的逐漸進入腦中風危險群,但是還是有一些可以幫助延緩老化或提早發覺血管老化的事可以做:規律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運動,足夠的水分及營養,定期接受體檢,並建議作神經血管超音波-特別是如果有疑似腦中風症狀或不明原因的頭暈。這項檢查可以發現血管阻塞情形,幫助醫師決定是否給予藥物治療,調整患者需要的藥物劑量,或者促使患者接受進一步的評估,斷定是否要開刀來預防腦中風。黃英哲醫師另外提到,有很多人習慣清晨四點到公園運動,習慣本身是好的,但是,除了此時的空氣並不一定乾淨外,可能血壓正高,若在冬季,太陽還沒出來而天氣正冷,都是腦溢血的好發條件!不可不慎。還有人除了醫師開的藥外還自己購買通血路的藥來吃,例如銀杏葉萃取物,結果血路通過頭反而變成腦出血。這些都是原本是在意身體所做的事,但反而造成傷害,追悔莫及。

定期量血壓,早期發現血壓高,並規律服藥治療,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以為服藥一段時間後血壓量起來正常,表示不再有高血壓,自行停藥。也不應該平常不量血壓,不舒服才量,量出來高才吃藥。應該跟醫師好好配合,才能得到適當的控制;糖尿病、血脂肪過高的早期發現及控制,禁煙等等,也都是相當重要,而且也是部份可以改變的危險因子,若無法針對這些下工夫,恐怕腦中風遲早會找上門來!

最後黃英哲醫師表示,曾經罹患腦中風的患者,多少都會有一些神經學方面的障礙,預防再度發生中風尤其重要!因為再一次中風的結果,往往遠比前一次的後遺症還要嚴重很多,併發症也會更複雜而難以處理。「預防勝於治療」在腦中風的處理上,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本文作者【神經內科主任 黃英哲醫師】
本文由【行政院衛生署台南醫院】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