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健康KABINAI─銀髮族皮膚問題面面俱到!

文�耕莘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黃方怡

皮膚是身體最外層的保護器官,同時能傳達冷、熱、痛、壓的感覺,並負責分泌皮脂、排汗以及調節體溫。隨著年紀增加,組織結構老化,生理功能逐漸衰退,使得皮膚開始萎縮,防禦功能也跟著下降,再加上紫外線與環境污染的累積傷害、身體內部器官病變、營養較差、活動力減退、以及個人家庭照護不足等因素,一些銀髮族的皮膚問題便接踵而至。

癢,令人很不舒服,老年人除了皮膚乾燥造成的冬季癢之外,夏季濕疹、疥瘡、異位性皮膚炎也會造成搔癢;此外,身體內部器官的問題,也要一併考慮,例如:膽汁鬱積、慢性腎衰竭、貧血、糖尿病、甲狀腺異常、淋巴瘤及其他惡性腫瘤等等,也有可能以皮膚癢來表現。

冬季癢,又稱缺脂性皮膚炎或乾燥性皮膚炎,是老年人最常造訪皮膚科醫師的原因之一。由於血液循環變差、皮脂分泌下降、皮膚過度乾燥而發癢。保養之道在於減少沐浴次數、避免緊身的毛衣、不要過度使用電暖氣、沐浴後應立即塗抹油質性的潤膚霜,最重要的是,搔癢難耐或者已經皮膚發炎時,應儘快就醫尋求改善。帶狀泡疹俗稱皮蛇、飛蛇,可以想見是相當厲害的皮膚病,偏偏它又好發在上了年紀,免疫力較差的老人。皮膚會有成群丘疹水泡,沿神經節分佈成帶狀,如果未及時治療,可能併發細菌感染,在臉部則可能影響視力,或有顏面神經麻痺的危險。所以,皮膚若出現會痛的病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黴菌感染也是銀髮族的常見的問題,有念珠菌感染症、體癬、香港腳、及灰指甲等。糖尿病患、肥胖的婦女或是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是念珠菌感染症的好發族群。香港腳引起腳部的脫皮、糜爛,往往容易併發二次細菌感染,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如果不趕緊治療,也可能嚴重到截肢或變成敗血症,不可不慎!灰指甲造成的指甲(尤其是腳趾)增厚、變形,長期下來可能會有嵌甲、甲溝炎、走路不方便的困擾,建議還是要有耐心,持之以恆地治療。常發生在下肢的皮膚病還有鬱血性皮膚炎、凍瘡、雞眼、胼胝。下肢靜脈循環不佳,有時會在小腿下方近足踝的內側產生慢性濕疹,伴隨長期不癒的潰瘍、色素沉著、腫脹、紫斑或萎縮瘢痕,稱作鬱血性皮膚炎。預防之道在於避免久坐或久站,防止靜脈曲張,穿著彈性襪,每天作平躺舉腳的動作,幫助靜脈回流。凍瘡則是皮膚暴露在過低的溫度引發的發炎反應,常發生在腳指、手指、腳跟,鼻子及耳殼等末梢循環較差的部位,建議冬季清晨如果要外出運動或工作,一定要做好保暖的工作。

雞眼和胼胝是長時間的重力壓迫或磨擦,產生的角質化硬結。老年人因為皮膚萎縮,腳部變形或長骨疣,比較容易在趾間產生硬繭,有時走路會疼痛難耐。治療之道首先要去除引發的因素,例如換穿合適的鞋子、鞋底櫬以柔軟鞋墊以減輕足部壓力、定期修剪或擦藥軟化硬結、必要時外科切除骨疣。

脂漏性皮膚炎和乾癬雖然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但是在老年人是另一個高峰期,推測由於皮膚免疫力下降,某些菌種增加而使脂漏性皮膚炎出現,如果有神經系統疾病,中風或臥床行動不便者,情況會更加惡化。乾癬是較難纏的慢性病,由於原因不明尚無法根治,需要長期用藥,耐心控制病情。這兩種病都要求生活作息規律、避免壓力、不可喝酒。在談癌色變的今日,皮膚癌也是令人關心的議題。年紀大了,皮膚難免會有一些增生物,並非所有的腫瘤都是不好的,像脂漏性角化症、贅疣以及皮角,就是很常見的良性腫瘤,對身體沒什麼妨礙。一些癌前期的病灶,如日光性角化症,波文氏症,可以簡單切除乾淨,至於常見的皮膚癌有三種: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及惡性黑色瘤。

基底細胞癌生長速度慢,也很少發生轉移;鱗狀細胞癌則是少部份會轉移,尤其在臉頰、顳部、耳朵及黏膜部位者惡性較高,這兩種與紫外線傷害最有關係,所以要推行防曬從小做起;惡性黑色瘤最可怕,有時很早就發生轉移,死亡率較高,所幸東方人發生率較低。

皮膚癌如果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建議定期檢視皮膚上各種大大小小的增生物,如果有異常增大、形狀不規則、顏色變化或潰瘍不癒,最好找皮膚科醫師診治,必要時可以做病理切片檢查,以除心頭之患。如何活得長壽又健康,相信是所有銀髮族的願望,衷心期盼在各科醫師的努力協助下,大家有個燦爛的黃昏。
本文作者:黃方怡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