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長期吃瀉藥肛門廔管找上身!廔管反覆發炎小心肛門癌!

案例:李先生,卡車司機,長久以來有便祕的困擾,習慣以瀉藥或灌腸劑通便,某日來門診時一臉痛苦至極的表情,主訴幾天前屁股不知怎麼搞的突然紅腫起來,坐著站著都不是,而且屁股覺得愈來愈腫愈痛,全身不舒服,這兩天甚至開始有發燒畏寒的現象。經醫師診斷發現是為肛門廔管合併急性膿瘍。

案例:陳先生,七十多歲,長久以來有肛門廔管的病史,每次急性發作膿瘍時,就施打抗生素及切開引流的處置。由於諱疾忌醫從來沒有想過要根本治療,門診主訴肛門周圍除了廔管外,附近又發現一腫塊,近半年來越來越大,覺得很害怕,經診斷後竟是為肛門癌。

近來門診接獲不少患者因為長期使用瀉藥或灌腸劑導致肛門廔管的案例,這些患者都是因為便祕而習慣使用通便藥,久而久之依賴成性,每次解便都是以拉肚子的結局收場。書田診所大腸直腸肛門科主任洪耀仁說明,長期久坐、長期腹瀉的人是肛門廔管的高危險群,好發於年輕人及中年人,30∼40歲為高峰期,男性較女性多,約三比一,而老年人由於肛門腺體退化萎縮,所以發生率較低。

門診常發現許多患者對於肛門廔管的了解度不深,反而對於痔瘡比較關心,因為害怕便祕會導致痔瘡,所以自行想辦法通便,殊不知使用錯誤的排便方式,會造成長期腹瀉導致肛門廔管。為何拉肚子容易罹患肛門廔管?洪耀仁主任指出,長期使用通便藥物(如瀉藥、灌腸劑、或不明減肥茶等),使得排便稀軟,因而含大量細菌的糞便液體容易滲入肛門腺體造成發炎,尤其當肛門有傷口時,特別容易發生。

90%的肛門廔管是由於肛門腺體細菌感染而發炎,急性期出現膿瘍的症狀,而後漸漸形成肛門廔管。肛門廔管常見的症狀是紅腫熱痛,局部膿瘍,甚至有發燒、畏寒的情形,或是肛門旁發現有硬塊結節或續性排出黏液膿汁的病灶。此外,如果肛門廔管長期重覆性發炎,要小心肛門癌等惡性病變的問題。

肛門廔管的併發症為何?肛門廔管約有10%的復發率,其中以克隆氏腸疾等繼發性肛門廔管最容易復發。常見的併發症,如肛門失禁、癌症、霍尼爾壞疽。其中霍尼爾壞疽是最嚴重的併發症,大多發生在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或其他慢性病的患者身上。

肛門廔管的治療方式有分為內科治療及外科療法。內科保守療法以藥物配合溫水坐浴的方式為主,若是廔管發炎已有膿瘍的情況,就要以外科療法為主,採用切開引流濃液及抗生素治療,若一旦形成廔管,就必須進一步施行廔管切開手術或廔管切除手術。

洪耀仁主任強調,不要因為便祕,而習慣性依賴瀉藥或灌腸劑來通便,長期腹瀉的結果,就是容易導致肛門廔管的情形發生,肛門廔管的問題不可輕乎,反覆廔管發炎,小心惡化為肛門癌。此外,若因腹瀉多次而需常常排便擦拭的情況下,也可能造成肛門黏膜受損,排便後應記得輕輕擦拭肛門,再用溫水清洗及溫水坐浴,減緩刺激,一旦發現疑似有肛門廔管的症狀時,請儘速尋找專科醫師診斷治療,以免症狀擴大而延誤治療時機。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