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不一樣的聲音》以低劑量為導向,探索荷爾蒙療法!

文�長庚醫院名譽院長、長庚大學婦產科教授 黃國恩

過去醫界一致認為,荷爾蒙補充療法(Hormone Therapy, HRT),不僅可以有效減輕或治療婦女更年期時的症狀與疾病,同時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改善婦女生活品質,甚至延長壽命。然而近幾年來,對於HRT的臨床效益卻出現了不一樣的聲音,爭議的來源是一篇發表在2002年7月《JAMA》的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簡稱WHI)研究報告。

WHI研究是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主持的大型隨機研究,研究發現,更年期婦女長期接受HRT(conjugated equine estrogens和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合併使用)治療,會提高乳癌、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等疾病的風險,因而提早在5.2年時中止研究(原本為期8年)。

WHI的研究結果一出,引起了醫界與一般大眾的高度關注,廣泛討論HRT所帶來的利與弊。從1995年開始,台灣接受HRT治療的婦女人數即不斷攀升,至2001年達到最高峰,預估當時停經婦女人數約230~250萬人,約佔總人口的10%,使用HRT的婦女比例可能達26~27%。自從WHI研究發表後,HRT使用率即大幅降低,估計約降至16%,影響不可謂不大。

WHI研究結果之我見

然而,在WHI研究中,不論是研究設計或結果方面,有多處仍有待商榷。首先是HRT雖然有其風險存在,但相對來說風險極低,該研究觀察到乳癌風險增加現象並非十分顯著,乳癌發生率約為每一萬人增加8人。

另外,WHI研究的研究對象,在進入研究時的平均年齡為63歲,到了中斷研究時已將近70歲,反觀目前絕大部份使用HRT的婦女,年齡多在4、50歲左右,WHI受試婦女所產生的副作用,不一定能完全代表大多數接受HRT的婦女。除此之外,更年期早期的婦女有較多且較明顯的停經症狀,包括熱潮紅、盜汗、心悸、陰道萎縮等,WHI研究中也缺乏HRT改善這些更年期症狀效益的評估。

WHI研究中另一項針對子宮切除後的女性接受HRT的追蹤分析,則和WHI研究結果產生分歧。該報告於2006年發表,指出切除子宮的婦女單獨使用雌激素(conjugated equine estrogens)持續長達7.1年,不但並未增加乳癌發生率,甚至有減少的趨勢。由此可見HRT之所以會增加乳癌風險,黃體素似乎是主要原因。

低劑量荷爾蒙療法

台灣更年期醫學會在1995年創立,由本人擔任第一屆理事長。早在當年我們即已認為,就體形而言,東方女性較西方女性嬌小,低劑量HRT對於體型較小的台灣女性或許是可行的方向。我們針對低劑量HRT著手進行研究,當時臨床上最常使用的劑量為結合型雌激素0.625毫克,我們比較較低劑量(0.3毫克)和臨床劑量(0.625毫克)結合型雌激素在骨質流失方面的差異,果然發現只需每日0.3毫克的結合型雌激素,更年期婦女的骨質在第1年和第2年均有增加。

後來陸續有不少研究提倡低劑量HRT的臨床運用,證實雌激素的最低有效劑量為0.3毫克,便能夠緩解更年期症狀,預防骨質舒鬆。我們的研究可謂領先群倫,引領低劑量HRT新趨勢。更重要的是,搭配的黃體素(Medroxyprogesterone acetate, MPA)劑量較低,從原本為5毫克降至1.5毫克,因為從研究已知,導致乳癌風險上升的元兇很可能是黃體素,所以黃體素劑量越低越佳,只要劑量足以避免子宮內膜增生,預防子宮內膜癌發生即可。可以預見,低劑量雌激素和黃體素,將是未來HRT的趨勢,尤其是對於台灣更年期婦女而言,低劑量HRT更適合台灣婦女。

亞洲婦女荷爾蒙治療指引之緣起

有鑒於累積了大量的荷爾蒙療法研究證據,亞太地區人種有別於西方白種人,婦女更年期症狀和西方婦女也有所出入,北美洲、拉丁美洲、歐洲和國際更年期醫學會,更紛紛制定各自的荷爾蒙治療指引,亞太地區的醫學界也感到有必要制定屬於自己的荷爾蒙治療指引。

2005年9月,13位來自亞太地區10個國家婦產科與更年期醫學的專家學者齊聚泰國曼谷,舉行「亞洲婦女更年期專家會議」。會前每位專家事先收到37個問題,每個問題給予5種不同程度同意或不同意的回答。集合所有與會者的意見後,將「強烈同意、同意和不確定」,歸類為贊成意見,將「不同意和強烈不同意」歸類為反對意見,根據此原則制定出亞洲婦女荷爾蒙治療指引,並於2006年正式發表在《Climacteric》。

亞洲婦女荷爾蒙治療指引的臨床助益

此治療指引是以過往研究證據為本,同時集合亞洲各地專家意見所得到的建議。有了此治療指引,如同一張大傘涵蓋HRT的所有重要面向,適用於一般更年期情況。我們希望此指引能夠帶給婦科醫師、家醫科醫師和醫療專業人員正確的荷爾蒙治療觀念。個人因素在HRT之中佔有重要地位,應視個別病患的需求,給予個人化的HRT治療,此指引亦提供一有用臨床參考資料,醫師可根據此指引和婦女朋友討論,以提供最佳的HRT治療選擇或方向。

在此須特別強調,處於更年期早期的婦女,是HRT最佳使用對象,在WHI研究中我們也可看到,HRT對於60歲以下的婦女副作用極低,乳癌和心血管疾病皆未增加。所以,對於更年期早期的婦女,HRT的治療效益遠勝於潛在風險。亞洲婦女荷爾蒙治療指引便明確建議,較年期且有症狀的更年期婦女,鼓勵其接受HRT的治療。

HRT未來研究方向

HRT目前臨床使用上的最大考量,便在於引發乳癌的危險性。關於台灣乳癌和HRT之間的流行病學資料,仍極為欠缺,我們在高雄長庚已進行了一些研究,分析有無使用HRT的婦女和乳癌的相關性,約收集了3萬多名使用HRT 6個月以上的個案資料,和2萬多名未使用HRT的婦女相比較,已經獲得初步正面的結果,大致而言,HRT持續使用6個月以上,並未發現乳癌發生有增加的現象。將來我們還會再結合其他地區長庚醫院的資料,一併加以分析。

亞洲婦女荷爾蒙治療指引中也提及,亞洲女性罹患乳癌的高峰年齡較西方女性低,深層靜脈血栓的發生率遠低於西方女性,心血管疾病也較少。與會專家一致同意,必須體認此種差異的存在,有待未來更進一步研究,以釐清對於HRT使用上的影響。

參考資料:
1. Writing Group for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Investigators, JAMA 2002;288:321-333.
2. Stefanick ML, Anderson GL, Margolis KL et al., JAMA 2006;295:1647-1657.
3. Darmasetiawan DTS, Haines CJ, Huang KE, et al., Climacteric 2006;9:146-151.

作者簡介:
亞太更年期聯會會長
長庚醫院名譽院長
長庚大學婦產科教授
台灣更年期醫學會名譽理事長
本文作者:黃國恩教授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