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原發性副甲狀腺亢進症,常被醫師疏忽的內分泌疾病!

文�中山醫學大學一般外科 姚忠瑾醫師

副甲狀腺機能亢進,在西元1925年以後,這個病才被描述與發現,臨床上常發現高血鈣,且多併發胃、十二指腸潰瘍、腎結石、胰臟炎,由於骨頭的鈣質經由副甲狀腺激素的作用,不斷由尿液流失,也會造成骨質疏鬆,進而容易骨折,有些則以骨頭酸痛表現。

然而這些症狀均是很晚期的表現,其實原發性副甲狀腺亢進之最常見症狀為肌肉無力(占70%),次常見的則是關節痛,骨質疏鬆(占54%),便秘(占32%),再來才是腎結石,胃、十二指腸潰瘍、胰臟炎。其他症狀包括神經肌肉和腸胃道功能異常,如感覺虛弱、疲勞、抑鬱、肌肉酸痛等,若臨床醫師不夠警覺,診斷出來的線索常是慢性期泌尿系統結石,或己發生骨折了。

其實原發性副甲狀腺亢進症在北歐等高緯度的國家發生率相當高,估計約一千人口就有一人患上此病,根據美國的統計,每年大約有十萬人罹患此病,婦女較男性多,約為三比二至二比一之間,而且隨著年齡之增長而增加。六十歲以上的婦女每一千人中就有兩人會有副甲狀腺功能亢進。在亞熱帶的台灣,大部分的第一線醫師對原發性副甲狀腺亢進症則相當陌生,尤其是它早期的臨床表現又是不具專一性。

副甲狀腺又稱甲狀旁腺,是四個像豆般大的腺體,藏於頸部甲狀腺的後面,也有些人的副甲狀腺埋於甲狀腺、胸腺或胸部等其他位置,其內分泌角色在於調節人體骨骼與血中鈣、磷離子的濃度。當副甲狀腺長出腺瘤或病患長期洗腎造成副甲狀腺細胞增生時,副甲狀腺荷爾蒙就會被過度釋出,稱為「副甲狀腺機能亢進」,造成高血鈣的現象。

近年來因為血鈣檢驗技術的進步,使得近二十多年來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的診斷率增加,其中百分之八十五的患者在發現的時候都是無症狀,或只有輕微的症狀。目前副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所造成典型的腎病變或骨病變已不多見。依最近一項6331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例研究中發現,大約有的95.5%病人可以找到其中一個副甲狀腺發生良性腫瘤(腺瘤),過量分泌副甲狀腺賀爾蒙,導致其功能亢進。此項研究比傳統教科書中的80%要高。其他大部分4.5%的病人則是由於二個或以上的腺體腫大增生引致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極少數少於1%的病人是因為副甲狀腺惡性腫瘤所引起的。

雖然在美國國家衛生總署1990年專家小組會議中指出,病人如果只是血鈣稍高又無症狀,腎臟和骨胳都正常,可以和醫師討論暫不開刀和作長期追縱之可能性,包括每六個月偵測血鈣及腎功能,每年腹部X光檢查一次,及一、兩年後做骨質密度檢查。

如果病情在一到三年後仍無惡化則可以延長檢查間隔。但最近2002年的專家小組會議的建議又稍做修正,建議既便是輕微症狀或是血鈣稍高又無症狀的病患,最好接受手術摘除副甲狀腺。因為許多的研究指出,此類病患在術後可改善各項指標,同時改善存活率。依一項追蹤十年,147個病例的統計指出,此類病患若不開刀則有一例發生高血鈣急症,38例(26%)還是症狀的明顯而接受手術摘除副甲狀腺。滿十年時,有一半的病人因症狀加重或產生併發症而需要手術,35例死亡。

原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手術摘除副甲狀腺是唯一治療的手段,而且成功率高達95%。少數因特定原因無法接受開刀的病患,會接受以酒精注射副甲狀腺組織的治療。近年來由於診斷技術不斷的改進,手術方法的改良,使得副甲狀腺摘除手術的觀念又有突破性的進展。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