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健檢e櫥】耳聲傳射是嬰幼兒聽力篩檢的利器!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 李明芳聽力師、何坤瑤助理教授

人是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聲音或聽覺是人類學習的基本條件之一,尤其是在語言發展過程中,聽覺是個絕對必要的條件。人類聽覺具有驚人的效率,可聽的頻率範圍約是20Hz到20000Hz之間,在如此大的聽力動態範圍,又具有高靈敏度與精細分辨能力,所以對聽覺生理學的探討就成了熱門的研究方向。

耳聲傳射,早在1978年即被發現。什麼是耳聲傳射呢?簡單的說,它是耳蝸內的一種主動機制,源於外毛細胞的主動調節作用,所以檢測耳聲傳射即可瞭解外毛細胞的功能,同時也可推測出耳蝸的聽覺功能。耳聲傳射的分類:

1. 自發性耳聲傳射:不需外界刺激,由耳蝸自動發射,由於自發性耳聲傳射的聲波很微弱,主觀上不易察覺,所以不能視為病理狀態。

2. 誘發性耳聲傳射:由於聲音的刺激,才能把耳聲傳射誘導出來,又分

(a)短暫音誘發性耳聲傳射 (TEOAEs, 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

(b)變頻耳聲傳射 (DPOAEs, distortion-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耳鼻喉科所使用之儀器為變頻耳聲傳射,此類耳聲傳射是由兩個純音(pure tone)刺激而誘發,當聲音進入外耳道,製造出第三個具有前兩個特色之扭曲音,可提供一個快速、客觀又不具侵襲性的檢查。

臨床上的運用有

1. 評估患者外毛細胞殘餘功能。

(a)傳統聽力檢查難以進行的患者,如:新生兒、幼兒、多重殘障或詐聾者,均可施行此檢查,以做為參考。目前最常應用於新生兒和兒童的聽力篩檢,出生後36小時即可施行,其結果可反映耳蝸功能正常與否,由此可早期發現聽障幼兒,給予必要之早期聽能治療。

(b)對於感音神經性聽障的病灶定位檢查,確定其病灶位置在耳蝸或聽神經,甚至有時也區分有無耳蝸後病變。

2. 可用來作為長期聽力疾患的追蹤與預後指標,如:突發性耳聾患者,梅尼爾氏症患者等。

耳聲傳射聽檢是反映耳蝸功能的指標,臨床上利用耳聲傳射之不同參數,可為感音性聽障患者的早期診斷及鑑別診斷提供更多訊息。但它僅屬定性而不能定量,不能確定聽閾,當然也不能取代其他聽檢,同時也會受其他因素的影響:如中耳疾患會使耳聲傳射減弱或消失,而聽力損失大於40dB時,會測不到耳聲傳射,30dB輕度聽力損失時,出現機率只居半,另外測試時環境噪音要減低,所以在臨床上尚有許多限制,仍待不斷的研究改善。

本文摘自: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六卷第五期(95年10月)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