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家庭受暴婦兒之處境,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文�郭綜合醫院身心科 姚成榮醫師

魏小朋友,八歲男童,主訴為父親長期酗酒,心情不佳時會對男童暴力相向,男童在兩個月前開始出現明顯失眠、惡夢、容易 受驚嚇、不敢回家等情況。此外,男童在學校容易生氣,常會因一些小事和同學打架,故由母親帶至本院身心科門診治療,診斷為急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王女士,三十歲已婚女性,主訴為先生長期使用海洛因,在向王女士索取金錢未果時,會暴力相向,王女士希望給小孩一個完 整家庭,故一直容忍。但王女士持續一年出現反覆做惡夢、失眠、容易受驚嚇、不安、憂鬱等情況,且會用酒精麻醉自己,並出現反覆自殘之情況,故至本院身心科門診求助,診斷為慢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是一個複雜的情況,是由一項可怕的事件發展而來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會受到大眾的注意,最原始是來自經歷戰爭的退伍軍人,但它可以是來自多種不同的創傷事件,比如水災、地震、嚴重車禍意外,但最常見的,還是家庭受暴婦女及受虐兒童。

不論問題的原因為何,有些患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人會在惡夢的夢境和白天的回憶中,重複其創痛。一些平常的事件,可能就會使人回想起其創傷,引起記憶重現或幻想,其形式可為影像、聲音、氣味或感覺,一個人有了這些重現經驗,患者可能就會失去與真實世界的接觸,並且相信其創傷事件即將再度來臨。

患者因為害怕,變得感覺、情緒麻木,對曾經喜好的事物失去興趣,對 人變得疏離,無法體會溫情。此外也常伴隨睡眠問題、容易受驚嚇、情緒變得易怒、較以前更具攻擊性或暴力。在一些嚴重的案件 中,患者無法工作和社會化。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終身盛行率約5 ~15%,好發於兒童、老年人、童年創傷、低社經地位、及支持系統不佳者。男性好發於戰鬥中,而女性好發於被攻擊及被強暴中。經過治療後,約 30% 的病患可以痊癒,40 % 仍有輕度症狀,但仍有 30% 的病患仍持續有明 顯症狀。

臨床上最常見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者,還是家庭受暴婦女及受虐兒童居多,有些研究指出,45 % 的家庭暴力受害者曾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據統計台灣的家庭暴力的發生率估計約 11.7% .~ 35%,女與男受害者之比例為 9 比 1。

針對家庭暴力受害者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之治療,包括:

一、建立安全環境:
  透過法律保護、社會資源、宗教團體及醫療診斷,先幫助病患遠
  離暴力。

二、給予適當藥物:
  改善病患之症狀,常使用之藥物包括情緒穩定劑、抗憂鬱藥物、
  鎮定劑、抗焦慮藥物。

三、安排心理治療:
  幫助病患重新去面對創傷記憶,重建創傷故事,並轉變創傷情緒
  ,進而重新對人建立信賴感,開始與人聯結。

有高比例之受暴婦女及兒童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但由於國人抱著家醜不可外揚,諱疾避醫。然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之診斷與處理不易,未經治療,長期易合併憂鬱、焦慮、酗酒及生活問題,故需要儘早就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