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家中幼童時常尿床?了解原因才是治療的根本

孩童「尿床」對大部份的家長而言,雖然不算嚴重的問題,卻是相當困擾的一件事。尤其到了冬天,面對尿濕的厚厚棉被,心中更是無奈。也往往因為這個問題,而造成親子之間的不愉快。

多數的兒童在四至六歲時已能正常的控制膀胱。據統計,五歲兒童約23%會尿床,每年有15∼20%的尿床兒童會自然痊癒。那到底何時該看醫生,何時又該開始治療呢?一般說來,需要開始醫療諮商的年齡為五足歲,也就是說,五歲兒童每週尿床兩次以上者,應該向醫師求診。夜尿的情況若持續到六歲以上,就需要比較積極的治療了。

尿床可分為原發性、續發性兩種。出生後一直有尿床現象者屬於「原發性」尿床;若曾經有六個月以上未尿床而後再出現尿床者則屬於「續發性」尿床。造成續發性尿床的原因可能是後天的疾病,例如:泌尿道感染、尿路畸形、糖尿病等。雖然臨床上因為這些因素造成尿床的情況並不多見,但是需要盡早就醫的原因是為了確認沒有嚴重的泌尿系統疾病,並且及早給予適當的治療。

至於造成原發性尿床的原因有很多看法,目前認為大多是由下列幾個因素造成:
( 1 )遺傳因素︰父母親若曾經有過尿床的情況,其子女尿床的機會將比一般人高。
( 2 )膀胱容積較小︰有些研究顯示尿床的小孩膀胱容積比不會尿床的小孩還小。
( 3 )抗利尿激素夜間分泌不足:抗利尿激素正常情況在夜間分泌量會上升,因而使小便量在夜間減少。研究顯示尿床的小孩可能缺乏這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因而造成夜間多尿。
( 4 )睡得太熟:研究顯示會尿床的小孩較不會尿床的睡得較熟,且不容易被叫醒。

在治療方面,可分為藥物治療和行為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抗利尿激素、三環抗憂鬱劑、抗乙烯膽鹼藥物;行為治療包括尿濕喚醒警鈴、動機治療、膀胱漲尿訓練。另外,在晚餐後限制水分的攝取,上床之前提醒小孩再去上一次廁所,都有助於改善尿床的狀況。

尿床的治療是需要父母與孩童同心協力,尤其必須提醒家有尿床兒的父母親必須有耐心,以讚美和鼓勵取代責罵和懲罰,再配合適當的藥物及行為治療,相信一定能有令人滿意的效果,也能使小朋友更有自信,更快樂!


新聞資料來源:台東基督教醫院第31期電子報
本文作者:台東基督教醫院 蔡亞秦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