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對抗夏日之養,用吃來化解你的痛苦

時序進入小滿、芒種和夏至之間,也就是五月廿一日至六月廿一日,正是氣溫逐漸升高,同時雨量也逐漸增多的梅雨季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治醫師詹雅閔指出,這段期間最容易惹濕上身。發生在手掌與腳底的汗皰疹,或是一般性濕疹,是最常見的不速之客,也都會帶來惱人的皮癢。抗癢之道,不妨由食物入手。

詹雅閔醫師說,中醫所謂「濕」的影響具有幾種特性,包括症狀反反覆覆而病程較久,常會出現水泡、水腫、糜爛,或是分泌物增加的情形。這些症狀可廣泛發生於身體任何部位,侵入人體後會因體質不同而產生寒化或熱化。像是體質偏屬陽氣虛弱者,或喜歡在炎夏喝冷飲吃冰品者,容易出現寒濕,會有皮疹搔癢、滲出液增加,以及食慾差、腹脹、腹瀉的問題。若是偏屬燥熱體質的人,或在炎夏酷愛辛辣烤炸等重口味食物者,自然就會產生濕熱。這時在皮疹上的表現,除了疹色較紅、搔癢感明顯、局部灼熱感之外,同時便秘或泄瀉、腹脹痛、舌苔厚膩等也將伴隨而生。

化解之道無非忌口。詹雅閔醫師說,梅雨季最應保養脾胃消化功能,寒涼冰冷的食物,或者生食蔬果,最容易導致濕氣殘留,宜避免冰品、冷飲、瓜類、水梨等。另外,烹煮寒涼性質的蔬菜,譬如白蘿蔔、大白菜、苦瓜、黃瓜、絲瓜、冬瓜時,酌加生薑調味,可以溫暖脾胃,降低寒性的衝擊。辛辣、燥熱、燒烤或油炸等食物,也不宜多吃。詹雅閔醫師建議,常吃甘半易吸收的食物,儘量熟食,講求均衡,迴避會引起過敏的食物。

中藥對於這種季節相關、反覆發作的皮膚癢也有很好的效果。詹雅閔醫師去年曾治療一位汗皰疹反覆發作的病患,選用具有清熱袪風止癢功效的中藥如金銀花、連翹、荊芥、防風、白蘚皮等,搭配具有清熱利濕或利水滲濕功效的中藥如白茅根、淡竹葉、白茯苓等藥物治療。同時指導患者飲食注意事項的配合。當時症狀大有改善。今年繼續追蹤的結果,即使濕熱氣候變化下,患者的症狀也沒有復發。

詹雅閔醫師提醒病患,搔抓破皮會導致感染,因此在皮膚保健方面,唯有適度的清潔,才能克服濕氣加上汗水帶來的黏滯感。


新聞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本文作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詹雅閔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