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開學後傳肺炎鏈球菌感染個案

新學期開學不到一個月,即傳出幼童肺炎鏈球菌感染警報!林口長庚醫院臨床發現開學至今已傳出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新病例,五歲幼童因感染引發大葉性肺炎,手術切除因發炎而過分沾黏硬化的胸肋膜,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接受治療。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醫院林奏延院長表示,肺炎鏈球菌一直是個國際關注的衛生問題,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導致細菌的抗藥性越來越強,尤其臨床上發現兩歲至五歲的感染個案較多於兩歲前,被感染後易惡化成重症或死亡,對病童或家長來說都是極大的身心折磨。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黃玉成主任則表示,上學後因為團體生活,小朋友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感染,還可能把細菌帶回家,傳染給家中更小的嬰幼童及老人家。就歷年監測資料顯示,開學後、進入秋冬可能因發肺炎鏈球菌感染高峰,提醒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8年至2010年統計,台灣每年約200~800人感染侵襲性肺炎鏈球菌,而今年截至9月15日疾管局已接獲504起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通報案例,今年1~9月中旬累計個案較去年同期比約增加2.8%1,5歲以下嬰幼兒及65歲以上老人是最容易被感染的高危險群2。

甫開學即傳幼兒感染肺炎鏈球菌重症

一名五歲的鄭小弟之前身體健康,也是未曾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於九月初因發燒、咳嗽、流鼻水併雙下肢有酸痛感三四天,於地區醫院照胸部X光發現右側大葉性肺炎,轉診至林口長庚就醫檢查結果,尿液肺炎鏈球菌抗原亦呈陽性,住院後接受三日抗生素仍持續高燒,追蹤X光片發現右肺大量積水,亦接受胸管置放引流積水,不過鄭小弟沒有那麼幸運,因為胸水過於濃稠,引流效果有限,所以仍持續高燒併呼吸喘快,電腦斷層顯示右邊肺葉已有壞死跡象,家屬接受醫師建議,進行手術治療,切除因發炎而過分沾黏硬化的胸肋膜,術後兩天燒終於退了,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接受密切治療。

另一名四歲胡小弟弟八月底因高燒五天併咳嗽腹痛,於地區醫院求診,診斷肺炎;因病情惡化迅速,住院第二天即出現大量肺部積水,遂轉診至林口長庚繼續治療;該男童未曾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尿液檢查出肺炎鏈球菌的抗原,因為細菌感染的緣故,左側胸水持續發炎,使用抗生素仍高燒難退併呼吸喘快,所以置放胸管併溶解劑予以引流,在發炎的胸水漸漸引流出來之後,高燒終於平穩,於住院12天後順利出院。

醫師建議三訣防傳染

對於開學後是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峰期,林奏延院長及黃玉成主任建議家長掌握預防三訣:一是打疫苗,預防重於治療;二是勤洗手,避免碰觸口鼻;三是戴口罩,尤其是感冒時,戴口罩可預防續發性傳染。

來自以色列的國際知名小兒傳染科教授Prof. Ron Dagan引用近年多項國際研究說明,鼻咽腔帶菌率的高低是影響感染的重要關鍵,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可有效降低幼童鼻咽腔帶菌率,降低傳染的機會,除了接種的幼童之外,所帶來的群體免疫力顯著,一人接種疫苗後的間接保護效益達2.2倍3,美、澳在疫苗施打後,幼童及老人罹患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疾病的比率都大幅下降4。

19A高抗藥性 國內外醫界密切觀察

此外,肺炎鏈球菌疫苗也能降低具抗藥性菌株的傳染,對於已接種或未接種疫苗的人都能減少抗藥性菌株的發生5。Prof. Dagan指出國際間常見的七種抗藥性肺炎鏈球菌菌株中,19A是醫學界在密切關察的重要血清型,其具高盛行率、高侵襲性及高抗藥性三種特性,成為近來造成幼兒肺炎鏈球菌感染重症之主因,引起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比率超過3成以上6!

黃玉成主任進一步指出,台灣5歲以下兒童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病例中,19A血清型上升的比例較嚴重7,經由林口長庚從2001年至2010年針對侵襲性肺炎鏈球菌19A血清型分析8,近年成長五倍;幼兒在施打疫苗後使得疫苗涵蓋的血清型感染率下降,而非疫苗涵蓋的血清型則感染率上升。

面對秋冬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峰期,國內外專家提醒,現有的7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對台灣9歲以下兒童常見之血清型的涵蓋率達70%以上,家長若考量疫苗銜接接種問題,現有的7價疫苗已證實可與包含19A血清型的新型疫苗銜接接種,未來對於小朋友的保護可以持續擴大。

「預防重於治療」,學校、幼稚園等近距離的群體生活會增加兒童鼻咽腔帶菌率,是肺炎鏈球菌感染的高風險場所9。接種疫苗仍是預防疾病的最佳方式,林奏延院長、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黃玉成主任,以及國際知名小兒傳染科教授Prof. Ron Dagan,共同呼籲家長應為孩童施打疫苗降低肺炎鏈球菌重症及死亡威脅。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