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巴金森氏症

◎什麼是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Disease)是一種基底核病變,因為腦中多巴胺濃度降低造成腦部退化性疾病,其病症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惡化。巴金森氏症好發於中老年人,男性略多於女性。台灣平均發病年齡約在60歲。世界上許多名人,例如鄧小平、若望•保祿二世、哈利•S•杜魯門、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等都曾罹患此病。

◎巴金森氏症的臨床症狀與診斷
巴金森氏症的診斷主要由臨床症狀加以判斷,必要時須配合影像學檢查。巴金森氏症在臨床上有三大症狀:僵直、動作遲緩、震顫。然而,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此三症狀,嚴重程度也不相同。

僵直:即肌肉僵硬、肌張力過高。肌肉的僵硬導致患者面無表情(面具臉)、姿勢不良、平衡能力變差、步態異常等臨床表現。

動作遲緩:巴金森氏症患者的動作起始與結束困難、面對刺激的反應變慢、動作會突然「停」住;隨著疾病的惡化,這種動作遲緩的情況也更嚴重,甚至會變成無法動作。
震顫:巴金森氏症患者在休息時會出現一側肢體或四肢、下巴或舌頭不自主顫抖,在動作時這種顫抖便消失,但病情嚴重時甚至連動作時也會有震顫出現。震顫現象會因為病人的情緒緊張、興奮而加劇。

◎巴金森氏症的治療
目前的治療是以內科為主、外科為輔的治療策略。內科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多巴胺類補充劑、多巴胺刺激劑、抗乙醯膽鹼製劑、其它類藥物(如Amantadine、神經保護劑等,主要是增加多巴胺在腦部停留的時間,延長藥物的作用時間)等等。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重度巴金森氏病患者,可考慮手術植入深層腦部刺激系統,以有效改善重度巴金森氏病患者的症狀。另外其他輔助治療:包括復健運動、語言訓練、日常生活自我照顧技巧的訓練等,以減緩神經功能障礙。此病雖然無法痊癒,但是透過適當的藥物治療,病況便得以控制,壽命也不會顯著的縮短。

◎罹患症巴金森氏症怎麼辦?
巴金森氏病並不是不可治療的,最重要的是患者本身需積極面對,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療,尤其是目前的醫療發達,已經有一套良好的治療流程。因此病人需與醫師密切配合,進行確實的診斷,適當的藥物治療,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避免憂鬱,保持社交活動,適度運動,以保持體能最佳狀態,獲得最佳之治療。巴金森氏病的症狀往往因人而異,有些病人在發病後,甚至還可以活三、四十年之久。所以,病人不要以得了絕症的心態過日子,只要和醫生好好配合,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做適當調整,病人還是可以度過相當圓滿的人生!


連銘銅醫師簡介
現職:三軍總醫院基隆院區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學經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三軍總醫院神經內科住院醫師、總醫師
三軍總醫院澎湖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
專攻領域:一般神經科疾病

本文作者:三軍總醫院 基隆院區神經內科 連銘銅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