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母乳造成黃疸 但別因噎廢食

許多研究證實,哺餵母乳是造成新生兒黃疸的顯著危險因子,但母乳的好處遠超過其可能的負面效應,媽媽們千萬不要因噎廢食,只要觀察幼兒的黃疸表現,若有異狀再由醫師進行評估。

與母乳哺餵相關的新生兒黃疸分為兩種,一種稱為早發型母乳哺餵相關黃疸,常發生在新生兒出生一週內;另一種稱為晚發母乳型黃疸,一般於出生二至三週後出現。

一般認為,早發型母乳哺餵相關型黃疸與餵食量不足有關,又稱為飢餓型黃疸。當餵食量不足時,寶寶排便量減少,胎便在體內積存的量及留滯的時間增加,胎便內含的大量膽紅素,會經由腸肝循環的途徑,回到血液中,導致高膽紅素血症,出現黃疸。

有些媽媽會納悶,既然純母乳哺餵易造成飢餓型黃疸,何不一開始就採用母乳和配方奶混合哺餵的方式?但為避免造成母乳分泌量不足及乳頭混淆,還是應先以純母乳哺育為主,除非寶寶明顯脫水,或是體重減輕10% 以上等現象時,經諮詢醫護人員後,再視情況輔以配方奶。若合併有明顯黃疸現象,則應就醫檢查。

晚發母乳型黃疸的發生率約一至三成,可能持續至寶寶三個月大,部分對母乳內特定成分感受性較高的寶寶,因膽紅素代謝受到影響而升高。雖然晚發母乳型黃疸絕大多數並不會對寶寶造成傷害,但仍有極少數個案因黃疸指數過高而造成腦部受損,臨床上仍應視狀況追蹤與評估。

哺餵母乳確實會增加新生兒黃疸的風險,但只要寶寶吃好、睡好、活動力佳,輕微的黃疸還是可以持續哺餵母乳。若發現寶寶有明顯黃疸,例如胸腹部或四肢皮膚泛黃、皮膚泛黃的速度很快時,則需儘速就醫,評估是否需接受進一步的治療,或是暫停哺餵母乳。


醫師小檔案
專長: 新生兒/早產兒疾病、疫苗施打及兒童預防保健、一般兒科疾病、新生兒/早產兒腦部超音波追蹤及神經發展/養育問題評估與諮詢
本文作者:雙和醫院小兒部 吳君山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