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惱人的月經-痛經篇

上天賦與女孩當媽媽的機會,相對的每個月就會遇到月經的問題,難免會有身心不舒服而煩惱不已,包含經前症候群、痛經、月經不調、更年期等問題,其實每個人如果能瞭解自己的身體與飲食環境之間的相互影響,就能知道自己為什麼會生病,除了找醫師治病外,預防與養生保健更是重要。

月經期前後或是月經期時,會出現小腹疼痛,甚至外陰部、肛門附近有重墜感與疼痛,有時會伴隨有噁心、嘔吐、腰部酸痛、頭昏、頭痛、腹瀉、乳房腫脹的情況,這種情況就是所謂的「痛經」;在美國則有14–52%青少年有痛經的情形。

痛經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原發性痛經或次發性痛經,所謂原發性痛經就是在骨盆腔或子宮內並無病理性因素存在。目前認為原發性痛經與子宮肌肉的活動性增加有關。因為在月經週期裏,排卵後子宮內磷酸脂(製造前列腺素的物質)的合成增加而造成PGE2,PGF2α的濃度上升。而PGE2,PGF2α正是一種強烈的子宮收縮劑,所以有可能造成痛經的產生,而環境的壓力因素,也會影響痛經的產生。

而次發性痛經就是在骨盆腔或子宮本身有一些病理性因素,常見的原因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腺瘤、子宮肌瘤、骨盆腔發炎、子宮內避孕器、生殖道結構異常等。而引起次發性痛經的病因多可經由超音波檢查、內診或血液檢查來診斷。

中醫對痛經的分析主要根據疼痛發生的時間、部位、性質,結合月經的期、量、色、質及舌脈、體質狀況等以辨其寒熱虛實。在中醫醫學典籍《景岳全書•婦人規•經期腹痛》中提到:「經行腹痛,症有虛實。實者,或因寒滯,或因血滯,或因氣滯,或因熱滯;虛者,有因血虛,有因氣虛……,已瞭解會有各種不同的病因導致,同時會考量到病患全身的體質特性,相關生活與飲食等影響因素。

中醫認為痛經初步可分為虛性與實性,可因生活環境、生活習慣、體質、飲食而有不同的表現。在虛性痛經中,常發生於經期或經後,會出現按壓腹部後疼痛症減,喝溫水與熱敷後疼痛緩解,同時也容易伴隨月經量多或少,顏色稍淡、質較清稀、平常容易疲倦、怕冷、腰酸、頻尿、腹瀉、胸悶心悸、腸胃功能弱等氣血虛弱的病人體質表現,尤其在氣血量不足、早婚、生產次數多、忙碌與虛勞的人,較容易有虛性痛經,而喜歡吃生冷食物或冷濕生活環境中,也容易有『寒濕凝滯』的痛經;而實性痛經,常發生在經前與經期,通常在生活壓力大或喜歡吃重口味或進補飲食的人容易會有出現拒按腹部,熱敷後疼痛加劇,同時會有口乾苦,月經血塊多顏色鮮紅或暗紫,月經黏稠或有異味明顯,體質上平常也常會有白帶或陰道感染的困擾,口乾臭,口腔潰瘍,舌紅舌苔黃白膩,睡眠品質差,排便不順,情緒易煩燥等全身上火的症狀等。

中醫治療痛經是依據辨證論治,治療藥物依據月經週期的不同階段及個人體質加以調整;常見的分型種類與治療如下:

1.氣滯血瘀型:月經前一、二日或經期小腹脹痛,脹甚於痛,或有乳房脹痛、鬱悶脹滿不適;週期不正常,月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血顏色紫黯有血塊,血塊排出後疼痛減少;常伴有煩躁易怒,甚或噁心嘔吐,脈弦滑或弦澀。可以活血化瘀的藥物加減治療。

2 . 寒凝血瘀型:包含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敷痛減,或經期延後,月經量少,經血顏色瘀黯有血塊,易手腳冰冷,臉色蒼白,舌黯苔白潤或膩,脈沉緊,可以溫通經脈的藥物加減治療。

3.濕熱瘀互結型:包含經前或經期小腹疼痛,有熱感或伴腰骶脹痛,在經期與經前時更加嚴重,伴有月經先期、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經血顏色黯紅,質地濃稠有血塊,平常白帶為黃稠、陰部搔癢異味,小便黃短,大便不順暢,舌紅苔黃膩,脈弦數,可以去濕熱的中藥治療加減治療。

4.氣血虛弱型:包含經期或經後1-2 天,小腹隱隱作痛,喜歡按壓,伴見小腹下墜感,經血量少、經血較淡、或月經後期,面色萎黃黯淡無光,神疲倦怠,氣不足,舌淡苔白,脈細弱,可以補益氣血藥物加減治療。

民間一般認為服用四物湯或是喝黑糖水就可治療痛經,這不是正確的觀念,在虛性痛經也許會稍為有緩解的作用,但是在實性痛經反而會增加化熱上火的問題,而加重痛經的程度;所以瞭解身體病痛與飲食環境的關係,在生活上減少吃冰冷食物、充足的營養與規律的運動,就可減少虛性痛經的產生,學會舒解生活壓力與調整飲食也可減少實性痛經的產生,預防與養生是很重要的,因此找醫師分析與評估痛經的病因,在生活上調整與針對病因體質調整來診斷治療,才可改善生活品質。
本文作者:台中榮總中醫科主任 蔡真真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