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護理師甩重,糖尿病擦身而過

小璇是一名護理人員,美食主義的她從小體重就比旁人還要來的重,更在青春年華的25歲時,體重突破了100大關。小璇身為醫療人員,雖知道體重過重對於健康的危險,但她總認為自己才25歲,肥胖合併症不會這麼快就降臨在她的身上。

當她來到減重手術諮詢門診時,經過了一系列的身體評估後,小璇驚覺自己的健康狀態並不如想像中的理想,長期肥胖導致小璇肝指數破百、中度脂肪肝、空腹血糖過高、糖化血色素高達7.7,以臨床標準來看,小璇已經可被診斷為糖尿病了,整體健康情形是呈現亮紅燈的狀態。這讓小璇當下決定選擇接受腹腔鏡胃縮小手術,來挽救自己的健康!

近年來由於飲食習慣和生活型態的改變,全球肥胖人口不斷增加,台灣更被評為亞洲第一胖。許多研究指出,肥胖者的死亡率較體重正常者高,因長期肥胖會間接或直接造成各種健康危害,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都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所以,肥胖不單單只是外觀上的問題,更是健康的一大危害,不容輕忽。
減重的方式很多,在減重之前必需先參考自己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正常的BMI值應在18.5~24之間,若是BMI大於24以上,就應開始控制體重,減重前必須先有正確的認知,要從改變生活型態開始,並非一昧的追求速成的方法。飲食方面,要控制熱量的攝取,再健康的食物,只要吃多了就可能導致攝取的總熱量大於消耗的總熱量,使得減重失敗;活動方面,規律的身體活動是維持健康體位的重要環節,持之以恆的運動除了能預防減重後的「復胖」,更可預防肥胖相關的慢性病發生,國健署建議每週成人需運動累積達150分鐘、兒童需運動累積60分鐘,可採分段累積。若是BMI大於35以上,嘗試過生活型態改變半年以上並且失敗者,則可以外科減重手術方式減重,減重手術是透過改變腸胃道的原理,來達成減重目的,並非像抽脂手術一般,抽完立即見效,減重手術後需控制飲食熱量與維持規律活動。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減重手術呢?』這是許多病患在門診所會提出的問題,減重手術簡單說可分為幾大原理,分別為限制型手術、吸收不良型手術、綜合型手術。限制型手術是改變胃部結構,減少病人進食量提高飽足感,像是胃縮小手術、胃折疊手術皆是採此原理,因限制型手術並無改變腸道結構,適合對象為術後可配合飲食控制者,年輕女性選此類手術也可避免術後懷孕時營養素不足的問題產生。吸收不良型手術是將小腸經由繞道的方式來減少營養吸收以達成減重效果;綜合型手術則是結合了限制型與吸收不良型手術兩者原理,有胃繞道手術、縮胃繞腸手術。此兩類手術因會減少營養吸收,術後需配合補充維他命,減重成效比限制型手術佳,糖尿病的改善與控制成果也較佳。適合對象為減重意志力較薄弱,無法配合飲食控制者、想減去較多體重者、糖尿病患者或是家族有糖尿病史者。

在減重手術後,還是需配合生活型態的調整,飲食方面採低熱量飲食,並且要放慢飲食速度,術後若是毫不控制的大吃大喝,除了可能造成胃食道逆流外也無法瘦到理想的體重。運動方面,術後就應開始養成規律的運動,一方面可維持基礎代謝率,另一方面也可預防減重後皮膚鬆弛的現象發生。術後追蹤方面,要定期回診,配合醫療團隊的減重飲食計劃,才能瘦的健康又迷人。

現在,小璇術後一年了,成功甩重39公斤,從原本的108公斤降至69公斤,血糖與肝功能皆回復至正常狀態,小璇說現在再也不害怕量體重跟抽血做身體檢查了!現在的她仍然是位美食主義者,跟以前不同的是,她現在更懂得放慢步調去品嘗食物的美味,這一切對她來說,並不是結果,而是健康人生的開始。

*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方式:
成人肥胖定義  身體質量指數(BMI)(kg/m^2)
體重過輕    BMI<18.5
健康體位    18.5<=BMI<24
體位異常    過重:24<=BMI<27
        輕度肥胖:27 <= BMI < 30
        中度肥胖:30 <= BMI < 35
        重度肥胖:BMI >= 35
(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 體重管理及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 主治醫師 曹連誠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