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職業醫學科」在做些什麼?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媒體的強力放送,所謂的「職業病」近來已漸漸為世人熟悉。職業病涵蓋了許多種疾病的型態,包括從我們所熟悉的以往礦工所罹患的塵肺症、 長期在吵雜環境下工作所引起的聽力損失,或者長期搬運重物導致下背痛等問題,到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der)、皮膚疾病、某些特定癌症,或高科技從業人員的鈹肺病等…凡是與工作有一定關聯性的疾病均有可能被認定為職業病。而由於國內目前專職從事職業醫學領域的醫師並不多,且若要確診職業病,需要敏銳的觀察力、花時間傾聽病患,並且常常需要實際走入職場、回顧國內外已完成的各種流行病學研究,甚至有時被夾在勞方與資方之間…這些難題皆大大降低了願意從事職業病診斷的醫師數目,故目前職場上仍有相當多的職災患者待「發掘」。

職業醫學除了傳統醫學學理上的「診斷」與「治療」之外,還多了一項「復工」,也就是從職災狀態復元並且回到職場上;要達到這個目的,職業醫學科醫師會透過評估患者工作能力(包括主觀的疼痛不適、肌力或者客觀的關節活動角度範圍、實驗室檢查或影像檢查)來協助職災患者開立診斷證明,或協助請領勞工保險相關給付,必要時配合走入職場(廠)一探可疑之職業危害暴露因子,找出可能罹患同樣職業病的工作人員。由於國內職業病長期以來有被診斷不足的傾向,我們期許自己能發掘更多罹患職災的個案,給予他們應有的診斷、治療與公義。


感冒發燒要睡冰枕嗎 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中醫科 楊正田醫師
在童年的回憶裡,感冒發燒時,母親一定要我睡冰枕,然後在額頭上放一條摺好的濕毛巾幫我退燒。這種習慣一直沿襲至今,甚至醫院的護理工作人員也會為某些發燒的病患做同樣的處置。到底這樣的作為是有助於病情的緩解或反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呢?

體溫調節中樞位於下視丘,發燒前,體溫調節點已把溫度設定調高,其作用就像我們設定空調系統的溫度一樣,壓縮機會運作到設定溫度後才停止運轉。此時,四肢末梢血管收縮,皮膚亦起雞皮疙瘩,減少熱量從皮膚散失,手腳冰冷,病人感覺寒冷。內臟及肌肉開始提供熱量,若不夠,則生寒顫,以提更多的熱量來達到下視丘從新設定的溫度。在未使用退燒藥或感染狀況未緩解前,溫度會持續上升。一般感染溫度大多上升攝氏1~2度,肛溫約維持在39.7℃以下。此時正確的處理方式應為:
1、穿衣服或蓋棉被減少表面積暴露,以保存熱量。
2、喝熱開水以提供水分及熱量(除非沒有熱開水,否則請勿喝冰冷的飲料來提供水分)。
3、若已就醫,可使用退燒劑來緩解頭痛、肌肉痛及關節疼痛。此時若提供冰枕,只增加身體熱量的流失,病人會更覺寒冷,甚至產生寒顫,對退燒應該是沒有幫助的。
本文作者:衛生福利部胸腔病院職業醫學科 陳照臨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