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顱內出血與微創手術

中風是國內的主要死亡原因,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在民國92年,腦血管疾病是國內第二大死亡原因,僅次於惡性腫瘤,死亡人數總共12,404人,佔所有死亡百分比之9.55%。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顱內出血有許多的危險因子,如年齡、性別(男性>女性)、種族(黑人>白人)、有腦血管疾病病史(曾經中風的病人顱內出血的機率是正常人的20倍以上)、酗酒、吸毒者(如安非他命等)、肝臟功能不佳者(影響凝血功能),及有高血壓病史等等。

中風分為梗塞性中風(顱內血管堵塞)與出血性中風(顱內血管破裂造成出血)兩種,兩者之發生比例約為9:1,但卻都造成病人的高死亡率,尤其是顱內出血,死亡率更高達四成以上。而神經外科在顱內出血的診斷與手術方面,一直在進步中,電腦斷層掃描的引進使得顱內出血的診斷率幾乎可達百分之百,而在手術方面,從開顱手術到顯微手術,現在,本院也有立體定位手術,其手術的傷口是越來越小(立體定位血塊移除手術傷口只有2~3公分),而因開刀對腦部造成的破壞也降至最低。

立體定位手術(stereotactic surgery)首先在病人的頭部架上頭架與定位儀(headframe and localizer),在電腦斷層的掃描後,再經電腦的計算,精準的定位血塊在顱內的位置,由頭皮的手術傷口,探入一根細管至血塊處,再把血塊抽吸掉。此種手術不但可減少血塊的容積(減少血塊對神經組織的壓迫),更可降低血塊周邊腦腫的機率,使病人的神經機能復原時間縮短。

顱內出血的外科處理方式近年來漸漸傾向較保守的方法,尤其是基底核部位的出血(此部位也是顱內出血最常見的部位),有些醫學上的統計顯示此部位的出血不管用內科或外科的治療方式,其預後都是一樣的。但如果病人的情況符合手術治療的條件,則手術仍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作者:仁愛醫院葉國球醫師、護理部呂麗雲 臨床技術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