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肌筋膜疼痛治療新選擇–「肌肉內電刺激」

肌筋膜疼痛是相當常見的文明病,其發生率可以高達全人口的百分之十四左右,尤其是現代生活步調加快,工作壓力大增的電腦化時代,許多人經常過著肌肉緊繃,長時間固定姿勢而且超時趕工的生活,更使得肌筋膜疼痛發生機會大為增加。

好發的部位以肩胛、頸部、腰背以及臀部為主,患者會有肌肉緊張、酸脹、疼痛、活動受限等等症狀,有時酸痛會傳導至頭部、上肢或下肢等部位,而在檢查時經常可以觸摸到肌肉內有緊繃帶以及壓痛點,壓到疼痛點時局部的肌肉會有抽動反應。

肌筋膜疼痛雖然不是嚴重到會造成生命威脅的疾病,但是發作時卻也相當惱人,病人常會因為疼痛而睡眠品質不良,工作效率減低,心情低落,甚至於生活功能都受到影響。一般治療方法包括藥物(非類固醇消腫止痛藥、肌肉鬆弛劑、鎮定劑等等)、復健治療(熱療、電療、運動治療、水療等等)以及生活作息與工作習慣之改善等方法。然而藥物治療有其副作用方面的考量,復健治療也牽涉到病人時間配合上以及治療進展速度上的問題,台北榮總復健部因而在此提出一項治療方式的新選擇──「肌肉內電刺激治療」。

「肌肉內電刺激治療」係使用肌電診斷檢查專用的肌電圖針極,進入肌筋膜疼痛部位以及相關連的肌肉群中,實施電刺激來誘導深部肌肉產生跳動,進而產生肌肉放鬆以及止痛效果,整個治療過程只需要十到十五分鐘,一般治療頻率為每週一次即可。

台北榮總復健部的研究針對三十三位患有肌筋膜疼痛的病人,實施該項治療,一個月後發現有二十八位病人的疼痛有明顯的進步,其中有十七位是在第一次治療完成時疼痛自覺指數就已經改善。
達成如此良好療效的原因在於:
1. 針極可以直接進入到疼痛點的內部誘發有效率的肌肉收縮與放鬆運動;
2. 長期痙攣的肌肉深部經過電刺激放鬆後,能夠避免造成相關肌肉群連鎖緊繃的效應;
3. 疼痛點的解剖生理結構含有破壞的肌肉神經接點,針極加上電刺激可以抑制此部位的異常放電;
4. 由於肌肉的放鬆使得血液循環增加,促進了受損組織的修補以及新陳代謝刺激物質的清除。

「肌肉內電刺激治療」已在臨床研究證實療效良好,而此種治療方法具有節省時間、效果迅速、療效持續時間長、治療方式簡便安全等等優點,值得提供予肌筋膜疼痛的病人在治療時的一項新選擇。本方法已經通過健保局認可但是列為自費治療項目。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