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醫病有代溝?骨鬆患者醫囑遵從性低「溝通」是關鍵!

「骨質疏鬆」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是一種可以預防、可以治療的疾病。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發佈的一項名為「解開骨鬆患者無法遵循醫囑持續用藥之因」的一項歐洲跨國調查顯示,「醫師與病患間溝通與認知上的落差」,扮演著影響「骨鬆患者醫囑遵從性」的重要幕後推手;再加上骨鬆通常沒有什麼症狀,常常到發生骨折了,才知道有骨質疏鬆症。常見的情形是,一般患者在服藥時看不到藥物對骨折的改善,便很容易半途而廢,自行停藥,直到發生下一次的骨折,再進行治療,效果往往打了折扣。

一年一度的世界骨鬆日﹝十月二十日﹞到來,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執行長丹尼爾•納維呼籲大眾「無論男女,都應及早開始為自身骨骼健康負責,而非到中老年才成為骨鬆的受害者。」別以為防治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才該關心的事情,骨鬆症的防治工作沒有年齡、性別之分,應是全家人該共同行動的健康大工程。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蔡克嵩也強調,防治骨質疏鬆症應該多管齊下,從飲食、藥物、運動到良好生活習慣的建立,事不宜遲,立即行動吧!

「醫病溝通模式與認知上的落差」是骨鬆患者自行停藥的關鍵

醫師認為:病患對藥物一知半解 易造成病患自行停藥、只要多強調〝骨折負面訊息〞即可有效提升病患醫囑,卻有六成患者表示:醫師多主動著力於用藥對病患本身之正面影響 有助提升醫囑遵從性。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為日前針對骨鬆患者醫囑遵從性,發佈一項歐洲五國(英、德、法、義、西班牙)名為「解開骨鬆患者無法遵循醫囑持續用藥之因」﹝The Adherence Gap: Why Osteoporosis Patients Don’t Continue with Treatment﹞查發現「醫病雙方是否充分溝通�認知一致」在患者醫囑遵從性中扮演極重要的角色。這項在今年一月至四月針對500位醫師以及502位60歲以上停經而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女性;這些女性皆曾經或調查當時正在服用雙磷酸鹽類骨鬆藥物。

調查顯示,多數醫師認為病患對藥物一知半解,為自行停藥的主因。其中也有七成醫師坦言,不瞭解病患「中途落跑」的原因。而近四成中途想自行停藥的患者,經與醫師溝通討論後,表示願意繼續接受治療。在溝通方式上,四成醫師認為強調〝負面訊息〞﹝像是骨折併發症、風險等﹞,可以提升病患遵從服藥指示的機會;相反地;六成患者卻認為醫師若多著力於用藥對疾病之正面影響。

台灣骨質疏鬆症流行情況

骨質疏鬆症是停經後婦女健康上的無形殺手,它不易有自覺症狀,是一種會逐漸惡化的慢性骨骼弱化疾病,導因於隨年齡增長的骨質流失,可導致骨折與失能,尤其以脊椎及髖部骨折最嚴重。依全民健保資料,民國85至89年之間,65歲以上女性每年髖部骨折約為3500例,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一年內之死亡率約為15%,死因則以長期臥床引發之感染為主。近十年來台灣流行病統計調查結果發現,65歲以上之台灣都市婦女,近五分之一有過一個以上之脊椎壓迫性骨折。若依目前台灣婦女平均壽命為78.3歲而言,大約三分之一的台灣婦女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髖部或腕部之骨折,這樣的流行率,已與美國白人相當,都屬於高流行率地區。

英國諾丁漢市立醫院醫學研究中心的 David Hosking 教授也指出:「因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逐漸惡化的疾病,所以其長期療效的評估極為重要。早先的研究已經證實雙磷酸鹽類藥物(alendronate sodium)可增加骨質密度並使發生骨折的危險性減半。現在這項研究確認,雙磷酸鹽類藥物(alendronate sodium)可以有效地長期治療更年期後骨質疏鬆症,病人也有很好的藥物耐受性。以雙磷酸鹽類藥物(alendronate sodium)治療十年的婦女,其脊椎與髖部的骨骼密度都比開始治療前的測量值提高很多,而且在整個研究期間她們也最不易發生骨折或變矮。」

發表於2004年三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這篇研究證實,以雙磷酸鹽類藥物alendronate sodium治療十年可顯著提高病人的骨質密度。

台灣骨質疏鬆症防治指引

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呼籲:「輕鬆動一動,骨頭就不鬆」,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表示,今年的主題是〝不動就流失〞﹝Move it or Lose it!﹞,突顯運動對骨骼健康的重要。而未來三年基金會活動主軸為「生活形態」。運動不僅有助於增加巔峰骨質量,而且可以維持骨骼健康,同時可以預防跌倒。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執行長丹尼爾•納維希望藉由宣導生活形態改變這樣正面的訊息來鼓勵男性及女性更積極主動地維護骨質健康,且呼籲大眾「無論男女,都應及早開始為自身骨骼健康負責,而非到中老年才成為骨鬆的受害者。」骨鬆的發生是無聲無息的,花一分鐘的時間了解自己的骨質健康,就有機會早一步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