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今日人氣

      1405

      累積人氣

      2

      粉絲數

      85

      回答數

      21

      文章數
下咽癌的治療
2014-02-12 00:00:00 作者:羅盛典 分類:心情點滴
剛收到的資訊 下咽癌一到四期的五年存活率皆遠高於全國醫院平均值!! 感謝高雄長庚頭頸癌團隊成員們的努力 (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我的老師“簡老大”優秀的領導) 這樣的成果拿到國際相比也絲毫不遜色呀!! 剛好前一陣子也在幫國家衛生研究院整理下咽癌的治療準則 也希望這樣的治療經驗能有機會推廣至其他相關的治療機構 直接造福全國有類似疾病的病友們!! 大家加油∼
扁桃腺結石:口腔內也會有土石流?
2013-12-30 00:00:00 作者:羅盛典 分類:心情點滴
這個主題很有趣 因為很多年輕上班族, 尤其是女性, 常會因此(口臭)而困擾.... 以下全文刊載在康健雜誌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318&nid=4083 扁桃腺結石:口腔內也會有土石流?作者:羅盛典(高雄長庚耳鼻喉科主任級主治醫師) 2013.12.23  30歲上班女性,無菸酒檳榔等不良嗜好,來門診的 主訴是偶有的喉嚨異物感,也蠻容易喉嚨痛,單側的機會比較多,口氣也經常不佳 ,讓她有時候會羞於開口說話,而且這種不佳的口氣有時連她的好朋友也聞得到,讓她很困擾。 她本來以為是牙周的問題,看了幾個牙醫也洗了牙但似乎改善不大,加上經常喉嚨不適,甚至偶爾會作噁吐出些小小黃黃的東西,用手指壓碎後還會有惡臭的出現,讓她很害怕是得了咽喉癌,所以來我的門診求助。 聽完了這位長相清秀但十分緊張的小姐的病史後,你是不是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反而堆滿了微笑,倒不是我嘲笑她害怕的模樣、或是譏笑她緊張過頭,我只是覺得某些媒體報導的效果真是好,讓大家清楚其實未必一定要不良嗜好才會得癌症,但這樣的年齡背景加上症狀描述讓我心中很快就已有了答案,所以才會表現出不緊張反而微笑的表情。稍後我就跟她說了我覺得最有可能的病因、即將幫她安排的檢查,這是我慣有的看診方式,一方面讓病患先有個底,可以與我一起來摸索、一步步的來找出答案,一方面也像是為自己考試,即便我已經是個醫學中心的主治醫師了。 答案終於在詳細內視鏡的檢查下揭曉,這位小姐也同步從診間的螢幕看到了內視鏡所顯現出的咽喉狀況,她說看起來喉嚨很紅,是不是扁桃腺發炎造成她長期的不適感?我開玩笑地說其實我很久沒看到完全不紅的咽喉了(總是扁桃腺發炎?這是個很有趣的話題,或許我下次再說吧!),但這不是造成她不舒服的主要原因,我指出在她扁桃腺表面有一些凹凸不平的小窩,左右都有,幸運的是剛好還看到左側深部小窩上卡了一些黃黃像石頭的東西,她不好意思的回說早餐後還沒有漱口,我解釋這與她的早餐無關,接著很技巧的抽吸出這些個像小石頭的東西,她看了這些小東西覺得有些噁心,不過她發現這個小東西的味道竟然就是她一直以來困擾的臭味,而且當“石頭”被吸出後,她頓時覺得喉嚨異物及不適感也好了很多。我跟她解釋 其實一直以來都是這些“扁桃腺結石”在作祟,雖然都很小,但卻挺煩人的。她很驚訝的問我說“扁桃腺也會結石喔??“ (礙於版權問題, 文章後段有關扁桃腺結石成因與治療, 請連結至上述康健雜誌網址)
術後重建口腔 人工植體燃希望 -- 一個頭頸外科醫師的想法
2013-12-12 00:00:00 作者:羅盛典 分類:心情點滴
http://blog.xuite.net/rf090904/twblog/175887281 一篇今天在網路上看到的文章 看完之後雖然很興奮 但內心其實害怕的 其實很多牙科醫師並不是太清楚口腔癌的成因, 除非一些專攻口腔外科的牙醫師 當然他們都知道有這種惡性腫瘤的存在及可怕性 像這樣重建技術的發展是絕對值得鼓勵的 尤 其是對病患治療後生活品質的提升是有正面意義的 但有沒有考慮幾個問題: 1.雖然國外文獻針對這類電療後病人的植牙持正面態度, 但幾年後是否能維持剛植完時的狀況其實仍有爭議 2.在治療後五年之內的建議觀察期內, 任何非關治療的手術介入都有可能干擾原臨床醫師對腫瘤復發的判斷 3.電療後所造成的放射性骨壞死即便因為技術進步而減少, 但植牙時是否考量過不同機構不同病患的放射線範圍及劑量的不同?貿然躁進或僅依一般常規處理後果將難以想像 4.國內口腔癌的致病主要原因跟族群與國外不同, 檳榔是很重要的關鍵, 然國外就已經有在新植牙處產生口腔黏膜病變的個案報告, 雖原因仍待澄清, 但口腔癌因檳榔破壞粘膜造成的區域性癌化卻有可能讓這樣的危險性在國內提高 總之 在一些疑慮未澄清前 我是不會強烈建議我自己的病人都去做這樣的手術 更何況這些都是自費 以下原文摘自http://tw.news.yahoo.com/術後重建口腔-人工植體燃希望-055252000.html 術後重建口腔 人工植體燃希望 (中央社記者郝雪卿台中11日電)一名30多歲的男子因罹患舌癌治療後,只剩右邊牙齒,導致咀嚼困難,經兩年左右的時間治療,左邊有了牙齒,終於可順利進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牙醫部主任傅立志今天表示,一名罹患舌癌的男子,完成治癌療程後,舌頭不能動彈,牙齒只剩右邊還在,造成咀嚼時很大困難,花了兩年左右的時間治療,現在左邊有了牙齒,牙弓固定之後,終於可以咀嚼並吞嚥食物。傅立志指出,口腔癌的口腔重建,比起顏面創傷後的口腔重建,困難度更高。但是,現在人工植牙的技術發展順利,病患仍有爭取生活品質的機會。傅立志表示,歷經手術、電療、化療後的口腔,存款所剩無幾,患者面對的殘局,包括齒槽骨和角化牙齦的缺損、軟組織或疤痕組織的限制、舌頭運動的缺失、張口度不足、放射性骨壞死的高風險、唾液量減少等,複雜度相當高。以這名患者為例,傅立志說,患者在舌頭大範圍切除後,剩餘的舌頭無法將食物推到牙齒上研磨,也無法移除堆積在牙齒旁邊的食物,更無法協助吞嚥,以致一般人稀鬆平常的進食過程,卻是心有餘力不逮,患者缺乏裝活動式假牙的條件,人工植牙成了唯一選擇。傅立志說,人工植牙的前置作業,必須先由口腔外科進行補骨,幫植牙打好地基,期間須經過印模,在模型上模擬牙齒的排列,定位日後人工植體所在,接下來患者戴著導引板拍攝電腦斷層影像,讓醫師了解齒槽骨缺乏的量之後,才能順利展開地基修復和植體手術,再在人工植體上裝置假牙,恢復咀嚼及發音功能。1021211
減敏療法改善過敏性鼻炎
2013-11-12 00:00:00 作者:羅盛典 分類:心情點滴
http://blog.xuite.net/rf090904/twblog/158248872確實 過敏是個惱人的問題 即便在美國 每年耗在過敏的醫療資源也很嚇人 台灣因海島型氣候之故 統計上確實是以塵螨為過敏性鼻炎過敏原的第一名 在治療上 臨床上確實有準則可循 但實際上執行卻仍有頑固個案的出現 有關減敏療法 在歐美其實行之有年 但在國內卻不盛行 原因是很多臨床醫師及一般民眾對治療的方式及療程甚至副作用都不是太清楚 文中所提的針劑 在美國習慣稱之為immunoshot 效果不錯,對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有根治的機會 不過需要定期注射(多為每週一次)至少一年以上 但有潛在致命的危險 -- 過敏性休克 !! 加上國人習慣到處就醫拿藥甚至自己就做起了醫師亂服用藥物 不然就是對療效沒有信心半途而廢或不遵從醫囑 讓這樣的治療方式無形中增加了很多的風險及失敗率      (以下全文摘自 http://tw.news.yahoo.com/塵蟎引發過敏占9成-減敏療法可改善-000800923.html) 塵蟎引發過敏占9成 減敏療法可改善 -字 +字 作者: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3年11月12日 上午8:08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季節轉換天氣變化大,許多人早晚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等症狀,甚至感冒一個月以上都好不了。醫師表示,只要感冒超過一個星期,都可能是過敏所造成。更有研究顯示,海島型氣候國家有7成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都與過敏原有關,由塵蟎引起的過敏症狀,更達9成以上。 永瀚診所院長尤俊文醫師指出,台灣夏季氣候潮溼,易於塵蟎生長,進入秋季後,大部分的塵蟎則會死亡,飄散到空氣中、或留在棉被、地毯等物品內,因此入秋之際,更容易發生過敏。若是家中經過清掃後小孩就生病,更能確定是由塵蟎引起的過敏症狀。   永瀚診所執行長尤姵文則表示,一般人一年平均感冒2至3次,且約一星期就能痊癒;若是每個月都感冒,或每次感冒超過一個星期沒有好,且季節交替時,早晚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水、咳嗽不斷等症狀,就應該接受檢查釐清是否為過敏。 尤院長進一步提醒到,目前有一種過敏原檢測,只要抽一小管的血液,就能檢查超過40項以上的過敏原,包括塵蟎、黴菌、動植物、昆蟲、海鮮、牛奶、蛋、花生、大豆等容易引起過敏的來源。相關過敏原的困擾,尤院長則是提醒有關自我減敏的簡單作法,以海鮮為例,民眾如果發現自己對海鮮過敏,建議10-12個月內暫不碰該類引發過敏的海鮮,即能完全避免再發作的機會,往後就可能不再對該類海鮮過敏;但若是不忌口每天持續曝露於過敏原,則恐加重過敏症狀。 然而,根據統計在台灣有9成過敏是由塵蟎所引起,且塵蟎曝露在空氣中很難避免。尤院長建議可藉由專業「減敏療法」,利用塵蟎蛋白提煉出抗原注射到皮下,透過抗原抗體的反應原理,引發身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進而改善過敏症狀。醫師每個星期會依照患者的過敏反應調整劑量,每星期施打一劑,每次療程約3個月,1個月後過敏症狀則可改善,但仍需持續治療6至12個月。 要改善過敏症狀,除了藉由注射抗原外,尤院長也提醒,呼吸道過敏患者平時要注意保暖,室內要保持適當溼度,最好不要高於60%,並保持通風。建議容易接觸口鼻的用品,如被單、枕頭應經常換洗,飲食則可多吃滋潤肺部的食物,如百合、麥冬、芝麻、杏仁等,以及魚油、高單位維他命C、E等抗氧化營養品,能調節身體免疫力。另外,不建議過敏患者飲用牛奶,因牛奶含酪蛋白更容易引起過敏,且身體不易吸收。
腮腺手術的過去及現在 -- 你不可不知的二三事
2013-11-11 00:00:00 作者:羅盛典 分類:心情點滴
以下全文摘自http://blog.xuite.net/rf090904/twblog/157698302 今天不再談神經探測器了,因為先前文章中已提過而且這個玩意兒在腮腺腫瘤摘除術的應用已經很廣(還不只一次登上醫藥新聞版面哩),但就我在美國所看到的,如同我先前也一再強調的,即便是全美頂尖的醫院的頂尖頭頸外科醫師,也未必一定常規使用這個輔助器,原因無他,個人的手術習慣罷了 。   最近剛好在美國看到相關的手術,所以來重新整理並提供一些新知給大家作參考,並嘗試深入淺出的幫大家介紹腮腺手術的歷史,這大概是我看過網路上的第一篇相關的文章吧 ,也許哪一天會有人把它放進 wikipedia…   。 對一位外科醫師來說,腮腺手術之所以門檻較一般為高,甚至有些醫師會委婉或技術性的建議病人不需要開刀,原因就是因為這個手術有潛在顏面神經受損的風險,而且一旦永久性的受損將會大大的影響病患生活品質及人際社交關係,而且腫瘤越大 、 惡性機會越大或開刀的範圍越大機會越高,即便這裡的腫瘤有八成是良性,但因大部份(也近八成)的良性腫瘤為一種稱為混合性 (mixed tumor) 或多形性腺瘤 (pleomorphic adenoma) 的腫瘤,此腫瘤有一定程度惡性轉變的風險,因此手術目前仍是處理這一類疾病的第一選擇 。 早在 30 年代,大部份的手術方式為包膜內摘除術( intracapsular enuleation ) ,顧名思義,這樣的手術方式將遺存腫瘤最外的一層薄薄的膜,目的自然是可以降低顏面神經受損的風險,但很大的缺點是竟有高達 45% 腫瘤復發的機會,再次的手術無疑的是也提高了之後顏面神經受損的風險 。   所以在 40 年代,另一種手術方式開始興起,稱為淺葉腮腺切除術(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為何稱淺葉切除,因為大部份的腮腺腫瘤被發現都長在 或源自於淺葉的腮腺 ,因此找到且分離出顏面神經後,將比顏面神經表淺的腮腺腫瘤包含腮腺組織摘除,不僅腫瘤可獲得完整地切除,並也有一定的切除安全邊緣( safe resection margin )以大大降低腫瘤復發的機會致 2% ,但也因手術範圍大且須先分離出神經,因此暫時性顏面神經受損統計上可達 20-41% ,令人最擔心的永久性顏面神經受損也可達 2-6% ,除此之外,也提高了手術後 Frey’s  症候群( Frey’s syndrome ,又可稱之為 Gustatory sweating ,顧名思義,這一類的病患在術後會有不同程度或不同時間長度的咀嚼後同時顏面出汗的現象,但絕大多數都會隨時間慢慢改善)的可能性( 5-12% ) 。   有鑑於此,在 80 年代就又有人提出部分淺葉腮腺切除術( partial superficial parotidectomy ),也就是只剝離腫瘤附近的顏面神經,它兼顧了降低先前完整剝離神經後可能帶來的風險(暫時性顏面神經受損機率下降到 5-15% , 永久性顏面神經受損約 2-3% ),又有降低腫瘤復發的好處,因此成為至今最為被大家接受且廣泛使用的方法 。   一直到 90 年代後期,歐洲某些醫師開始嘗試新的手術方法,稱為 包膜外剝離術( extracapsular dissection , ECD ),它是透過任何一種神經探測器的輔助,試著不找出顏面神經的所有分支及走向直接將腫瘤包含外膜完整的剝離摘除,有趣的是,這種手術乍聽起來不就跟最早期的方法差不多?但差別就在於幾十年科技及醫學的進步下現在可以透過探測器模擬神經的走向而不提高受損的機會,另一方面,讓人擔心的腫瘤復發機會在統計之下似乎與目前的主流“ 部分淺葉腮腺切除術”差異也不大( 1.6% vs 2.8% ),但這種方法有著一些限制,就是腫瘤必須為良性且不能太大(建議長徑小於 4 公分),腫瘤也必須完全侷限在淺葉等,這樣才能發揮這種手術法的最大優點 。   我從事腮腺手術的經驗應該也不算少,每一個病患對我來說都像是不一樣的挑戰,我當然也可以選擇在現在醫病關係惡化的現實環境下婉拒這些病人,但說實在那不是我的style ,我也希望在資訊爆炸的現在,每一個病患都必須很清楚自己的疾病,也必須瞭解任何的手術即便已發展了幾十年,還是有可能會發生令人遺憾的結果,充分地在術前與醫師溝通最適合的方法絕對是最重要的,因為,沒有完美的手術方式!!
達文西機器人手臂手術在各科的應用
2013-10-29 00:00:00 作者:羅盛典 分類:心情點滴
這一兩年在醫界最夯的話題當屬達文西機器手臂 很多民眾對這玩意一知半解, 或是過度放大, 甚至恐慌... 以為電影中機器人治病的時代已然來到 這一期的長庚醫訊恰好有達文西手臂各科相關的利用報導 我覺得寫得很好!!! 所以提供給有興趣的人前往閱覽 電子報網址 http://www.cgmh.org.tw/cgmn/index.asp 當然 隨著相關技巧的越來越成熟 我深信將來應用的範圍一定會更廣
告別聲音沙啞唱出動人嗓音
2013-10-29 00:00:00 作者:羅盛典 分類:心情點滴
<<以下全文摘自http://i-health.cc/good-voice/>> 素人歌手的崛起與美妙的嗓音 近幾年,國內外掀起一股素人歌手風,許多人也因為這些舞台一炮而紅,從此改變了一生。其實翻開過去一些天王天后成名史,大家除了驚訝他們的被發掘外,更驚艷於他們動人的歌聲,像一些被傳 頌至今歷久不衰的歌曲如月亮代表我的心、我願意、家後…等,除了詞曲雋永,往往都是因為原唱者的嗓音打動人心,也因此很多人從小到大的願望就是能在舞台上 唱歌,即便怯於在公開場合,也希望在 KTV 的小小天地裡能獲得大家的認同。但現實反而是,在這些節目的推波助瀾及學生上班族休閒方式的改變之後,有嗓音疾患 (即一般人常說的”聲音沙啞”或“燒聲”) 的人卻越來越多,這個本來應該是屬於某些特定職業 (例如老師、現場銷售員等) 及老年人才會有的問題,近幾年涵 蓋的職業及年齡層越來越廣,這其中不乏喜歡偶爾三五好友一起唱唱歌的年輕人。  近五成的成年人會有嗓音的困擾 其實這個現象不只在國內,在歐美,門診因嗓音問題求診的病患這幾年也是越來越多,根據統計,約有 1/3 的人終其一生會有至少一次因嗓音問題而求診 (這在就醫方便的台灣比例應該會更高) ,有近五成的歐美喉科醫師在一週內會有超過 10 個以上的嗓音病患求診,若以族群別來看,其中又以女性居多 (女男比為 6:4), 而小孩好發的年齡層多在 8-14 歲,假設排除小孩,竟有近 50% 的成年人可能會有嗓音的困擾。或許有人不以為意,但其實語言是用來傳達人與人之間的思想及情感的工具,因此若有嗓音的困擾將因此會有人際關係的適應不良甚至影響生活品質。就其嚴重性來說,一代歌后鳳飛飛小姐就是因為突然的聲音沙啞而求診發現竟 已為肺癌末期,所以嗓音的問題往往開始只是一種困擾的症狀,它可能是由不同種類疾病所導致,輕者可不靠藥物亦不需積極治療而自然痊愈,重者卻可能潛藏致命的危機。   醫師:我的聲帶上長了壞東西嗎? 一般來說,嗓音疾患可分為器質性及功能性兩類,器質性就是這類 的嗓音疾患的產生是由於聲帶上有了病理上的變化,例如急慢性發炎、結節(俗稱長繭) 、息肉、囊腫、白斑…等,有的是良性,有的是惡性 (癌症),有的則是有潛在癌化的風險;但不管是良性或惡性皆可能會造成聲音的改變進而有沙啞、粗啞甚至失聲。而功能性指的就是非器質性,包含了神經及肌肉的協調張力改變或異常所引起,例如聲帶痲痹、痙攣性失聲、肌張力失聲等 ,這一類雖然在專科醫師的檢查下沒有聲帶外觀的異常,但往往要找出原因甚至進一步處理會更複雜且更棘手。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早期發現嗓音的異狀加以處理?或是平常該如何保養自己的嗓音才能在適當的時機一 “鳴” 驚人呢?  只要聲音改變超過兩週就要找專科醫師檢查 基本上,只要你“主觀上”覺得最近的聲音有變 (不管是音量、音調、音色) 就應該注意了,首先你可以審視最近是否有感冒的症狀?或是審視最近的飲食作息 是否改變?有些藥物也會改變嗓音必須加以注意,例如某一類高血壓用藥、皮膚或鼻過敏用藥、精神科用藥及氣喘常用的吸入性類固醇等 (當然,這些藥物是否可以停用或改變劑型你必須跟原來的醫師討論);如果這樣的改變在 2-4 週內沒有恢復,那你就必須尋求專科醫師的診療了;此時,耳鼻喉科醫師除了詢問詳細病史及安排語言評估外,還會用間接或直接喉頭鏡檢查聲帶結構上是否有病變,更可以利用喉閃頻攝影進一步看出聲帶動態之波形變化 ,綜合評估後向你解釋聲音改變的原委。而處理上則是透過上述檢查所得到的診斷後依照不同的原因給予不同的治療建議,包括積極 (手術、藥物) 或保守 (休息、飲食呼吸衛教、語言治療) 兩種方式。但由於聲帶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特殊器官且結構上層次分明,其中的黏膜下層必須恰如其分的柔軟而且不能太過黏稠,這樣在發聲時,氣流從肺部向上流經聲帶時所產生的振動波形才會完美;而任何聲帶本質的變化或外力的介入 (包含手術) 都會改變聲帶上細微的波形變化,所以在考慮進一步治療時,一定要跟醫師多多溝通何時該積極何時該保守。  四不原則教你如何說的一口好話 至於平常的保養,我通常會建議病人說話時要把握四不原則:不要久、不要大聲、不要快、不要太出力 ;飲食上,多喝溫水 (每天至少 2 公升)、少喝咖啡及茶、避免辛辣刺激及任何會造成或加重胃食道逆流的飲食方式 ;適度的運動以緩和肩頸的僵硬及增加肺活量;還有就是改掉清喉嚨的壞習慣 (多數人會 有喉頭異物感或分泌物瘙癢的感覺,所以會有習慣性清喉嚨的舉動,這部分也是很有趣的主題,下次再說囉) 。  準備好一鳴驚人了嗎? 筆者年輕時聲音非常的乾淨宏亮,因此也曾受邀擔任過國內大型活動的司儀;不過畢竟聲帶也會老化萎縮、黏膜下層的質地也會越來越硬 (這些都是不可逆的改變!!),再加上種種的因素使得嗓音已不若以往,這幾年已不大敢再挑戰信樂團或張雨生的經典歌曲了;像是阿妹、齊秦等歌手則是我眼中的奇葩,因為夜生活及菸酒絕對是嗓音最大的殺手,在此建議一些年輕有夢想的準歌手們,若想一 “鳴” 驚人,從現在起就得要好好保養自己的嗓子喔∼
聽希望在唱歌,又來囉∼今年11月,即將開唱!
2011-11-16 00:00:00 作者:羅盛典 分類:心情點滴
  有意義的活動又來了 !!! 即便你是過客,不是病友 我都希望一起來參予這個活動,付出您的關懷!!! 您的愛心與熱忱,就是這場音樂會的入場憑證 !!!! ps.我會參加高榮的場次 ~~~       (詳細時間請見http://tw.myblog.yahoo.com/ehopetw/article?mid=3728&prev=-1&next=3724  )   聽希望在唱歌,又來囉∼今年11月,即將開唱!     癌症希望基金會的年度大戲又來囉!來到了歲末時節,大家引領期盼的關懷音樂會『聽希望在唱歌』也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為了關懷癌友、家屬及醫療團隊,今年全台共規畫了五個場次,即將在 11/30 從羅東開跑囉!希望用最動人的歌聲撫慰辛苦抗癌的朋友們!   今年的音樂會陣容,除了基金會最會唱歌的董事林志炫、長期支持關懷活動的東方卡本特于台煙,還有能歌擅演的金鐘獎影后黃嘉千、萬芳、金曲獎台語歌后曾心梅、孫淑媚、秀蘭瑪雅以及實力派美聲歌手周蕙、明日之星曹雅雯,歡迎癌友、家屬、醫療團隊們一同到場聆聽,與我們一起聽希望的歌,共度溫馨的美好時光!             
「聽希望在唱歌」關懷音樂會
2010-12-16 00:00:00 作者:羅盛典 分類:心情點滴
今晚參加這個有意義的活動 與仰慕已久的王理事長相見歡 還被美麗大方的祕書長拱上台與歌手合唱 最重要的是看到病友們久不見的笑容 即便是一位四分之ㄧ臉已皮瓣重建的口腔癌患者 也看到了他緊皺的眉間在音樂之下難得的放鬆 感動,感恩 "聽希望在唱歌,幸福就會來敲門" 加油 !!!!       活動名稱:「聽希望在唱歌」關懷音樂會 活動日期: 2010/12/08 ~ 2011/12/18 活動時間: 12/8 、 12/11 、 12/14 、 12/15 、 12/16 活動 地點:台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重症大樓 1 樓大廳 / 基隆長庚情人    湖院區 1 樓大廳奇美柳營醫院 1 樓大廳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啟川大樓 6 樓第一講堂 /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醫學大樓 6 樓大禮堂 聯絡人傳真: (02)3322-1719  活動簡介:     用美妙的音樂與旋律,給所有癌友、家屬及長期與癌奮戰的醫療團隊們關懷與鼓勵,歡迎所有在抗癌路上持續與癌奮戰的您到場聆聽希望的聲音。 講師介紹:     12月 08日 1830-2000 符瓊音、曾淑勤、于台煙     12月 11日 1500-1630 彭佳慧、康康、林志炫     12月 14日 1630-1800 符瓊音、林志炫、彭佳慧     12月 15日 1830-2000 曹雅雯、王識賢、彭佳慧、林志炫     12月 16日 1830-2000 許富凱、曾淑勤、于台煙、曾心梅       資料來源:http://www.ecancer.org.tw/ActivitiesDetail.aspx?IDNo=253
回覆
2009-12-07 00:00:00 作者:羅盛典 分類:心情點滴
發現網友留言無法回覆 那就新發一篇文章吧~ 我如果沒搞錯 "我呢"應該是那位住在中部的美麗姑娘吧 聲帶是一個微妙的構造 看似沒啥大問題 但聲音就是不好 更何況是當我看到你的聲帶溝如此的明顯時 確實會是難以處理的問題 不過先也別太灰心 照我叮嚀的先一步步來 我們一起努力讓你的聲音慢慢的進步, ok? 若隨時有問題 我的門診隨時歡迎你來敲門 與我熟識的病患常來門診諮詢 不需要不好意思啦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