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什麼是蕁麻疹?

A:

淺談蕁麻疹
陳信吉

蕁麻疹(Urticaria)是皮膚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一般人口中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其一生中有機會出現至少一次的蕁麻疹發作,其「中獎率」不可謂不高,也無怪乎在本院皮膚科急診的病人中,最常見的就是這種會讓人癢得抓狂,即使三更半夜也要到醫院來掛急診的蕁麻疹患者。
然而「蕁麻疹」這個艱澀的病名常會讓人摸不著頭緒,最常見的情況就是我們跟病人說『你得了蕁麻疹』時,常會被病人誤以為是得了「麻疹」。事實上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疾病:「蕁麻疹」是一種常因食物或藥物而引起的皮膚過敏性疾病(不是食物中毒!);而「麻疹」則是一種現今已不多見(因為預防注射的普及)的病毒感染性疾病(雖然麻疹也常伴隨一些皮疹),兩者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不同疾病。而「蕁麻疹」此一病名的由來,顧名思義,乃因接觸到「蕁麻」(Nettle)這種植物而引發皮膚產生像蚊蟲叮咬後出現的疹子(所謂「接觸性蕁麻疹」)。此外也有人稱此病為「風疹塊」,乃因其皮疹常呈現塊狀(plaque),且會這裡消了那裡卻跑出來,像風一樣會跑來跑去,東一塊西一塊的,而其成因與吹風並無關聯。而台語稱此病為「起清膜」,乃因有些人認為此病是起因於「冷底」的體質或是吃了生冷的食物所致,但事實上大多數蕁麻疹的病人均是在較熱的環境中會較嚴重,因此其病因與較「清」(ㄑㄧㄥˋ)的體質或食物亦無多大相關。而蕁麻疹病名的多樣性,多少也反映了此病在各地的普及程度。
典型的蕁麻疹,常可見病人全身紅得像一隻蝦子,且上面會有一葩一葩,像蚊子叮咬後浮起來的「膨疹」(wheal),奇癢無比;有些病人還會伴隨眼皮及嘴唇的水腫,嚴重時甚至會腫得像一顆「豬頭」,五官莫認;更嚴重的病人會出現呼吸困難、腹痛,甚至會有過敏性休克的情形發生(尤其藥物過敏所引起者),不可不慎!而此病發病的年齡不定,以年輕人較多,但也有遲至四、五十歲才來第一次者,也因此很多人在第一次發蕁麻疹時總會疑惑:為什麼以前從來不會這樣?答案其實很簡單:人的體質多會隨著年紀增長而改變,且凡事總有第一次呀!但有第一次的發作,並不代表蕁麻疹從此以後常相左右,事實上只有約四分之一的患者會演變成所謂「慢性蕁麻疹」(皮疹反覆發作超過六週以上),大多數的病人都在一陣子的發作後便會平息,但若再度接觸到過敏原,則難保不再發作。
在治療方面,一般只要口服或注射一些抗過敏藥物(如:抗組織胺),另併用止癢藥水或藥膏即可讓皮疹及癢感迅速獲得改善;當然若能清楚知道是什麼原因所引起(最常見的是吃了蝦子、螃蟹、貝類等有殼海產後不久即發疹),則避免再次攝入過敏原(忌海產)才是最重要的預防再發之道。此外,在發作期間及緩解初期,應儘量避免一些易引起皮膚過敏感的食物(所謂「忌口」,如附表),並避免太熱的環境(多待在冷氣房,少洗太熱的水),以免造成血管持續擴張而使皮疹不易消退。至於「慢性蕁麻疹」的患者則應至醫院做詳細的檢查,以期找出可能的潛在病因(如慢性發炎、感染或內分泌疾病等),才能治本。
俗語有「牙痛不是病,痛了要人命」,同樣地,蕁麻疹也不是什麼大毛病,但癢起來即使不會要命,起碼會讓人寢食難安。所以已知有明確過敏史的患者,一定要好好節制飲食或避免相關藥物,避免再次吃入過敏原(偏偏最常見的過敏原也是最令人難以抗拒的生猛海鮮、燒酒雞、薑母鴨等等),以免在寒風刺骨的冬夜裡,還要三更半夜出門,叫計程車到醫院掛急診,只為了打一針止癢針!
(本文作者為台北馬偕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附表:容易引起蕁麻疹的食物
(1)海鮮(尤其生食者) 蝦、蟹、貝類、不新鮮的魚
(2)含酵母菌或經過發酵處理的食物 養樂多、健素糖、優酪乳、麵包、饅頭、蛋糕、布丁、乳酪、醋
(3)含人工食品添加物(如人工色素、防腐劑、抗氧化劑、香料…等) 市售飲料(汽水、果汁、茶…等)、醬油、各種罐頭食品、零嘴(糖果、餅乾、蜜餞…等)、麵包…等
(4)堅果類食品 花生、核桃、腰果、杏仁、胡桃
(5)含咖啡因者 巧克力、咖啡、可樂、茶、可可
(6)某些水果 芒果、草莓、蕃茄、火龍果、奇異果
(7)含酒精的飲料或菜餚 所有酒類
(8)其他 蛋、牛奶、香菇、竹筍、殘留農藥的青菜

◎本文轉載自聯合報醫藥版◎

2005-10-22 23:25:52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