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中醫的藏象學說

A:

中醫的藏象學說的主要特點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觀。人體雖然是極其複雜的,但是人體各組成部分之間,結構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為用,代謝上相互聯繫,病理上相互影響。藏象學說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將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臟腑形體官竅聯結成一體。

五臟,即心、肝、脾、肺、腎。五臟的共同生理特點是化生和貯藏精氣,並能藏神而稱為「神臟」,這裡的神即是元神。元神是人的真正生命所在,大腦只不過是個語言翻譯機,元神所發出的訊息經過大腦的轉譯表達出我們現在所說出的語言。元神是會換位的,一般待在泥丸宮中,即現代醫學所認識的松果體,有時跑到心上了,我們就會感覺到是心在想問題,有時會跑到肚子上等等。五臟的職能雖各有所司,但彼此協調,共同維持生命。五臟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的變化及精神情志因素又是密切相關的。

五臟,代表人體的五個生理系統,人體所有的組織器官都可以包括在這五個系統之中。其具體聯結的系統結構有:肝(肝─膽─筋─目─爪),心(心─小腸─脈─舌─面),脾(脾─胃─肉─口─唇),肺(肺─大腸─皮─鼻─毛),腎(腎─膀胱─骨髓─耳─髮)。這五個系統相互之間通過經脈的絡屬溝通和氣血的流貫相互聯繫。五臟的協調共濟,相互為用,是維持人體生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中醫藏象學說認為,人的精神活動由五臟精氣化生,《素問‧宣明五氣》指出:「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精神活動分別由五臟所司,如「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而情志失去平衡,又反傷五臟精氣,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


本文作者: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

2009-12-14 14:45:07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