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抬東西時姿勢不正確「閃到腰」,是否會折損龍骨?

文�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副院長 施國正醫師
  兼台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

下背痛很多人都曾經歷過,有的人疼痛只有兩三天,有些人則是經年累月的痛,沒有一天舒服過。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呢?有的人會告訴醫師說他的疼痛像是肌肉抽筋的痛,有的人則是只感到酸,有些是行走或站久了痛,有些則是怎麼躺怎麼坐都痛,甚至有些人連大腿、小腿和足部都痛,還有些則會有感覺異常的現象。這些問題都一直困擾著病患,也讓病人無法工作,或須改變工作,甚至喪失了良好的生活的品質。

下背(龍)骨是由腰椎(腰椎共有五塊)、薦椎及尾椎骨所構成的,其外有肌肉、韌帶、神經及血管圍繞。神經是由脊髓分支出來的,連到肌肉骨頭司肢體的感覺與運動;血管是由主動脈分支到脊椎動脈,它則供應血液循環;肌肉與韌帶則支持身體與軀幹的動態與靜態平衡。脊椎體之間以椎間板相連,椎間板為軟的組織,可以吸收加諸於椎體的壓力,並且可以容許脊椎做適度的彎曲。椎間板內有纖維及水份,在年輕的時候水份較多且富於彈性,隨著年齡增加逐漸退化,而導致彈性變差,如果受到強大的外力擠壓易造成破裂和突出。

大致而言下背疼痛的種類可以分成是由肌肉韌帶、骨頭、椎間板或神經所造成的疼痛這幾類,當然也可能是上述兩種以上的構造合併所造成的。至於是那些因素造成這些構造的失去正常功能則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的清楚的。像是常見的外傷、車禍、高處跌落或者細菌病毒感染、脊椎腫瘤和脊椎病變畸形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所幸下背痛大多數並不是甚麼嚴重的疾病造成的(約占百分之八十),最常見的是因為姿勢不正確(像是坐著很久不曾移動身體,長途旅行乘車或開車),使用過度、用力不當,搬運太重的東西超出負荷「閃到腰」所造成的。其點型的症狀是做完動作之後立刻感到背部一陣劇痛,接著便無法把腰伸直,身體歪向一邊,脊椎呈現側彎狀。

這時的疼痛局限於背部脊椎正中央或兩側,有時會有背部肌肉抽筋的現象,軀幹無法彎曲。甚至連從椅子上要起身都十分困難,繫鞋帶也無法辦到。此時若照X光則不會有明顯的發現,神經學檢查也都常,此種疼痛是起因於肌肉韌帶或筋膜扭傷或拉傷。通常經過休息、藥物治療,幾天或幾週內便可以改善。此時最忌不當的推拿,因為它可能造成肌肉筋膜進一步的傷害。

至於骨頭造成的疼痛,一般比較劇烈。像是骨質疏鬆造成椎體壓迫性骨折則會令病人十分痛苦,只能臥在床上不予移動才能稍減疼痛。有些因跌倒車禍造成的脊椎骨折,則可能更是嚴重甚至會造成脊髓或神經受傷而致下半身不髓。有些是癌症造成的骨折,疼痛更是難以忍受,通常須要藥物或是手術治療,比較輕微的個案也須要使用輔助的背架,以利行動及防止腰椎的變形。有些骨頭會有脫位(先天的或是退化的)意即排列不正,脊椎呈不穩定狀態,也會造成酸痛的症狀。

此外,如果是因為骨頭退化,長骨刺壓迫到神經則會有神經痛(通常是坐骨神經痛)的現象,這時候連帶的臀部、大腿、小腿或腳底也會疼痛或麻痺,有些甚至會有肌肉無力的症狀。有些則是因為骨刺過多,及脊髓外的軟組織變肥厚,使得整個神經管腔變窄,這就是脊椎狹窄症。同樣的這也是會有酸痛的症狀,特別是在走了一段路之後,病人會因疼痛而須要休息一下才能再走,這就是所謂的間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uadication)。

最後要提到的是椎間板突出症,這是因為椎間板破裂突出壓迫到其背後的脊椎神經根(nerve roots)產生特別的症狀而特稱之為坐骨神經痛。這裡要釐清的是並不是所有的下背痛都是坐骨神經痛,許多病患已經把這個名詞誤用到以訛傳訛的地步,事實上真正的坐骨神經痛並不像一般人的認知那麼多。典型疼痛的症狀要有由下背一直放射到下肢的特點,有些會合併麻的現象,同時要有神經學上的障礙及X光、脊髓攝影、電腦斷層攝影或磁振造影(Myelogram、CT或MRI)影像的證據的支持,才可以診斷為坐骨神經痛。

治療的方式是以休息、藥物或復健為主,約百分之八十的人於三週內會有所改善,若沒起色則可以考慮做進一步的檢查,以確定是否要接受手術治療。由於科技的進步,目前這種手術已經十分安全,恢復很快、復發的機率也很小,很少有併發症。傷口小,手術的時間約一小時,住院約三至五天,因此經保守治療無效的病人其實不必再拖延。

如何預防下背痛呢?以下幾點常被提到。搬運、推動、拉扯或舉起物體時要有正確的技巧(彎曲雙膝而不是腰,物體不要離身體太遠),如果物體太重則須請別人幫忙。從事規律的運動,像是仰臥起坐、抬腿運動或柔軟體操等,以增加背肌的強度及柔軟性。站姿與坐姿要正確,避免座椅太高或太低,最好須有靠背支撐(椅背或靠墊)。

站立太久或坐太久都是不好的,應該有適度的休息或活動一下背部及筋骨,避免彎腰駝背。維持適當的體重,太胖對腰椎的負荷過重,容易傷到背肌。至於睡姿則以平躺彎曲雙膝較佳(也可以在雙膝之下放置枕頭),側臥也是不錯的。床舖的軟硬則因個人習慣而異,但是太軟造成脊椎彎曲姿勢不佳則是不妥。當然適度、適時的改變姿勢(翻身)是必須的,以免同一姿勢躺久了造成局部組織循環不良,手麻腳痛甚至皮膚或神經壓傷(像酒醉時,睡的不省人事而造成手腳麻痺)。

總之,下背痛有時候不是一件小事,如果不留意一點疼痛一拖久了,有時會延誤治療,假使你的下背痛超過一週以上還是找醫師檢查才是上策。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