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栓塞失敗,腦動脈瘤持續長大至5.6 公分!

今年49歲以做工維生的施先生,四年多前即因為常常覺得頭痛,認為是感冒,自行買成藥服用,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兩、三個月的時間,一直到有一天晚上頭劇痛到受不了,才向住家附近的診所求醫,第二天即由兩位擔任護理人員的女兒陪同,到北部某醫學中心求診。

經MRI檢查後赫然發現施先生頭部有一個2公分以上的動脈瘤,且有出血狀況,家人在與醫師討論後,因為擔心開刀風險太大,決定以栓塞方式進行治療;經過兩年的復健及追蹤,施先生自認情況穩定,遂不再回診,孰料今年6月再次感到頭部劇痛,返醫院檢查後赫然發現,經過栓塞手術的動脈瘤已長大到5.6公分之巨,屬於相當罕見的巨大腦動脈瘤;一直陪伴照顧,同時自己也是醫護人員的大女兒看到片子時都嚇了一大跳。

家屬在與醫師討論之後得知開刀的成功率只有三到五成,在評估無法承受如此大的風險的情況下,原本決定仍以栓塞手術方式進行治療,卻在開刀的前一天,由醫師告知,因為施先生腦動脈瘤太大了,無法為其進行栓塞手術治療。

取消手術後經由介紹,至雙和醫院神經外科葉宜憲醫師求診,葉醫師安排於7月29日於進行腦動脈瘤夾除手術,雙和醫院神經外科醫療團隊在葉醫師的主持及臺北醫學大學邱文達校長的指導下,協同神外主任林家瑋及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林乾閔等醫師,歷經8小時的艱苦手術,終於順利完成5.6公分的動脈瘤夾除。

手術後病患恢復情況佳,住院兩週即返家休養,復原情況良好;記者會當天由家人陪同前來,施先生全程自行行走、當眾表現良好的書寫功能、回答問題即發表感想接順暢;對一個開刀夾除5.6公分的動脈瘤的病人而言,復原相當良好。葉宜憲醫師表示,在他二十幾年執業生涯中,除了之前一個七公分動脈瘤病人,施先生算是他開過第二大的動脈瘤病人,由於動脈瘤是以體積計,差一公分體積就差數百倍,手術的困難度亦相對增加非常多。

一般而言,腦動脈瘤多在1公分以下,超過2.5公分即屬於巨大腦動脈瘤,約佔5%左右,此次5.6公分屬於罕見之巨大腦動脈瘤,且腦動脈瘤內又有栓塞的線圈及血栓,處理難度更高;腦動脈瘤雖然不是腫瘤,而是因為動脈管壁缺損,造成血管管壁不當向外膨出所造成,但萬一破裂會導致蜘蛛膜下腔出血,嚴重時造成死亡,是腦部的「不定時炸彈」。

腦動脈瘤好發於正值壯年的40~50歲男性及50~60歲的女性身上,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或有吸菸、喝酒、多發性腎臟疾病等遺傳因素的民眾是高危險群;值得注意的是,曾經破裂過的動脈瘤再度發生的機率高達4~5成,一但有症狀發生要馬上送醫。

動脈瘤常見的異常警訊包括:突發性頭部劇痛、頸部僵硬、壓迫神經如:眼瞼下垂、複視、瞳孔擴大等。常見的治療方式以栓塞手術及外科夾除手術為主,一般而言,以動脈瘤位置、大小、患者年紀、健康狀況等評估決定採取何種治療方式。

由於大部份的患者早期沒有症狀,很難及早察覺,只有少部份會在進行腦血管攝影或健診中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例如藝人利菁。提醒民眾不要輕忽頭痛警訊,以免錯失治療時機。

 

手術夾除

拴塞治療

優點

低復發率, 同時可以達到減壓效果

較不具侵入性

缺點

需承受開腦手術與麻醉風險

約 20% 病人會有復發的可能

 

手術難度高, 與手術者技術與經驗有關

復發動脈瘤不論開刀或拴塞風險更高

適合

年紀輕, 位置適合手術, 與位置容易破裂適合手術治療

高齡, 嚴重內科疾病, 動脈瘤位置, 或是梭狀動脈瘤




新聞資料來源:雙和醫院
本文作者:雙和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