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常見惱人的胃食道逆流疾病

近來國人飲食西化,生活緊張,飲食不規律,以致於胃食道逆流疾病盛行率從三十年前的百分之二,上升到目前的百分之十五,其中又以男性、肥胖、上年紀的民眾居多,是腸胃科門診常見的疾病。柳營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李勇明醫師表示,依據醫學上的蒙特婁定義(Montreal definition),所謂胃食道逆流疾病是因為胃內容物逆流至食道所產生的傷害,而導致不適的症狀或併發症。生理上食道的下括約肌會有短暫的放鬆使胃內空氣排出減低胃脹氣,但是如果時間過久而使胃酸逆流,使食道的酸鹼值(pH 值)持續小於 4,就有可能產生胃食道逆流疾病。常見的典型症狀有:溢酸、胃酸過多、似心絞痛的胸痛、火燒心、消化不良、吞嚥困難等。但仍然有非典型胸痛、慢性咳嗽、喉頭異物感、氣喘等不典型症狀,容易當成其他心臟或胸腔的疾病而延遲診斷。

李醫師表示,此疾病在食道內的表現可以分為:
一、糜爛性或逆流性食道炎;
二、非糜爛性逆流疾病;
三、巴雷氏食道-癌前病變。

所謂逆流性食道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指食道黏膜組織發炎或破損(mucosal break),依據洛杉磯分類將食道發炎的嚴重度由輕到重分成 A 到 D 四個等級。而非糜爛性逆流疾病則是指病人的症狀符合胃食道逆流疾病的定義,但是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檢查中,並未見到食道病變。最後巴雷氏食道則是因為長期胃食道逆流的刺激下,會使得食道表皮細胞反覆受到胃酸侵蝕而發炎,而使正常食道的鱗狀上皮細胞變形為柱狀上皮細胞,屬於癌前病變,未來演變為食道腺癌的機率增加,需要胃鏡切片經病理診斷證實。李勇明醫師說要避免胃食道逆流最好從改善生活習慣做起。


病人如果有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如火燒心、胸口灼熱、酸水倒流,則建議先調整生活型態(戒菸、減重、避免油膩食物)及使用指示用藥(例如中和胃酸藥物)治療。如果有典型胃食道逆流症狀,如火燒心、胸口灼熱、酸水倒流,則建議先調整生活型態及使用指示用藥治療。如果上述治療效果不彰,或有警示症狀(如年齡大於 40 歲、腸胃道出血、體重減輕、吞嚥困難、貧血、有上消化道癌症之家族史…),或有食道外非典型症狀(如胸痛、氣喘等胸腔或喉部症狀),臨床醫師懷疑是胃食道逆流所造成的非典型症狀,則建議做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若符合健保治療標準,則醫師會給予氫離子幫浦抑制劑,服用 3~4 個月,嚴重時甚至需要服用一年,並且每年定期追蹤。如果是嚴重橫膈膜疝氣相關的胃食道逆流疾病,則可以考慮進行胃底摺疊手術治療。

李醫師指出,要避免胃食道逆流發生,民眾平時應注意自己的生活型態,如避免攝取咖啡、茶、碳酸飲料、番茄、洋蔥、薄荷、巧克力、柑橘類、油炸食物、油膩含脂肪高等食物,睡前四小時內避免進食,保持標準體重,並且不抽菸、不喝酒、不穿緊身的衣服以避免腹壓增加。另外治療或控制好糖尿病、胃潰瘍等,對防治胃食道逆流疾病也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本院目前已經引進新式半徑 0.5 公分的經鼻內視鏡檢查(自費項目),特別能減緩胃鏡檢查時的嘔吐、緊張,可提供害怕傳統胃鏡不適感、或全身麻醉的民眾另一種選擇。最後李醫師提醒民眾,如果遇到腸胃道出血、體重減輕、吞嚥困難、貧血等警示症狀時,仍需要做胃鏡檢查,切莫自行購買制酸劑,因為胃食道逆流疾病仍然必須與上消化道潰瘍、癌症做鑑別診斷。
本文作者: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李勇明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