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淺談恐慌症

李先生,公務人員,首次恐慌發作是在30歲那年。某日伏案辦公時,突然覺得一陣沒來由的極度焦慮感襲上心頭,同時心跳加速、冒冷汗、呼吸急促、喘不過氣來、覺得胸口又痛又緊、手腳發麻、自覺好像快要死掉了,當日他以為自己心臟病發,趕快請同事幫忙,送到機關附近的醫院急診室治療,一切檢查均為正常;後來又發作了幾次類似狀況,跑過好幾次急診,到心臟及胸腔內科門診追蹤,亦無異狀。李先生由於怕自己出門在外發作,求助無門,所以連上班也要太太陪著,每天都在擔心再度發作,這樣拖了半年,實在受不了,才在朋友建議下,至精神科門診求助…。

恐慌症是一種慢性化、陣發性、極度焦慮的疾病,發作時病人常有瀕臨死亡的恐懼與感覺,及一些胸悶、心悸與呼吸困難等生理症狀,使病人感到焦慮且害怕。基層醫師在門診遇到這類病人時,常因為病人多樣化的症狀表現而轉介至心臟科、胸腔科就診,但卻找不出明確的病因,有些病人甚至會轉而求助廟宇神明或民俗醫療,恐慌症發作就像到鬼門關走一趟,往往會在病人心中留下恐怖的陰影。有些人還會出現「懼曠症」,當身處「一旦發作就難以逃生或求救」的情境時,如擁擠的電梯或公車、開車上高速公路、搭飛機、到空曠的野外,就開始擔心害怕、緊張,進而引發強烈焦慮。有些人甚至會因此封閉自己的生活,不敢外出。

恐慌症發作時往往毫無預警,病人在短時間內會出現頭痛、頭暈、心跳加速、手腳發麻、冒冷汗、吸不到空氣等強烈症狀,極端痛苦到彷彿快要死掉一樣,但送到急診時症狀可能早已緩解,各項檢查正常,然後急診科醫師會先告訴病人這是「過度換氣」。但如果短期內第二次強烈發作,病人開始擔心會再度出現恐慌症狀,這時便要考慮是「恐慌症」了。

◎恐慌症的病因:

1.體質因素:出現腦內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腦內邊緣系統的血清素不足)、大腦的害怕網絡出現障礙。病人自律神經的交感神經系統呈現過度興奮,即一般所說的自律神經失調,會表現出許多身體不舒服的症狀。
2.壓力:有些病人的恐慌發作是在壓力事件後容易發作,有些則因為壓力累積過大時變得容易復發。
3.個性與想法:病人較多是神經敏感、性情急躁與過度要求完美的個性,也常有災難性的負向思考或容易有預期性焦慮。

◎恐慌症在臨床表現上可分為心理與生理症狀:

「生理症狀」為頭暈、呼吸急促、窒息感、心悸、胸痛、腹部不適……等。「心理症狀」意即患者會有失真感或自我感喪失、害怕失去控制或發瘋、害怕即將死亡……等。發作時會感到強烈害怕或不適,有些病人甚至出現「懼曠症狀」,如害怕在空曠、橋上、排隊、坐車、單獨外出或擁擠等不易逃開、困窘或不易獲救的場合……等。在診斷恐慌症之前仍須先排除其他可能造成類似症狀的疾病,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心律不整、服用過多刺激性食物(如咖啡、茶葉)、或酒精戒斷症狀……等問題,這可以藉由完整病史的探詢、身體檢查及實驗數據而達到初步的評估。實驗數據可以在病史詢問及身體檢查完後,針對懷疑的病因而開立如甲狀腺功能、心電圖及常規生化檢查。

◎恐慌症的治療主要分成藥物治療以及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CBT)兩種。病人該接受何種治療主要是依病人的整體表現、耐受性、便利性以及是否有訓練良好的治療師可以執行適當的認知行為治療來作選擇。

藥物治療以抗鬱劑(SSRIs、TCAs)為優先選懌,其中又以SSRIs為第一線用藥,而高效價BZDs可作為病人無法耐受抗鬱劑時的另一選擇用藥或為短期輔助緩解症狀。臨床使用上以這三類藥物為主要用藥,其他藥物可作為選擇性使用,除抗憂鬱、抗焦慮藥物以及給予病人正確認知外,放鬆訓練(如「腹式呼吸」)也可改善恐慌症。當焦慮症狀出現時,臨時服藥還得等藥物消化吸收,但腹式呼吸可在五分鐘內就讓恐慌症狀緩和,不會猛烈爆發。而在治療期間,最好能克制飲用咖啡或濃茶,這些刺激性的飲食可能會讓心跳加快,放大恐慌反應。

此外,最重要的是在治療前對病人施予良好衛教,給予病人適當的情緒支持,解釋恐慌症的資訊,並跟病人保證恐慌症發作時不會引發死亡。如此一來,除了可以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還可使病人配合規律性的治療。近年來亦有國內少數醫院成立有「恐慌症團體心理治療」,以團體的方式進行恐慌症衛教、病患彼此間經驗的分享,進而達到觀念改變以治療恐慌症患者。

其實恐慌症的治療並不困難,早期治療花費不高且效果良好,但若拖延時日,除病況惡化,許多患者常因延遲診斷而反覆承受發病之苦,更會影響工作及降低生活品質外,甚至會造成婚姻或家庭的問題,亦因患者四處尋求檢查治療而浪費醫療資源,因此早期診斷與治療便顯得非常重要。一般說來恐慌症病人在經過充分適當的治療後,約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患者可以達到完全沒有症狀,或者症狀減輕到不致影響生活品質,而能恢復正常功能程度。


作者小檔案
現職:三軍總醫院基隆院區身心科主治醫師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醫師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住院總醫師
   國防醫學院精神學科 助教
   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
   台灣成癮次專科醫師訓練受訓醫師
   國軍台北門診中心駐診醫師
專長:一般精神醫學、自律神經失調、睡眠障礙、焦慮症、身心症憂鬱症、躁鬱症、精神病、老年失智症、支持性心理治療
本文作者:三軍總醫院基隆院區身心科 郭欣昌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