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站在你最需要的地方-物理治療師

一年眨眼過,又是春節前夕,在我的物理治療生涯裡,曾經治療過不同年齡層的病患,記憶最深刻的一位病患也是發生在春節前夕。

30歲對漫長的人生來說,正在起跑充滿希望與活力,許多的抱負才正要展開。然而,就在訂婚前幾日在浴室裡頭痛欲裂昏倒而不醒人事,從此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

除了左側肢體是可活動自如,其他像翻身、坐起、站立、行走及右側肢體力量一夕之間全部被老天爺帶走了。在他人生最無助時,師生緣份就此展開,與他一同度過了7個月的運動治療時光。從左內頸動脈剝離到中大腦動脈大範圍栓塞,左側腦部僅能靠側枝循環才能提供血液供應,但可怕的後遺症卻造成右側肢體幾近癱瘓無力,日常生活功能需得依賴年邁雙親---科技新貴,才華洋溢,因不明原因在毫無預警之下腦中風,從此人生也癱瘓了。

每天下午治療時間總是提早到治療室等候開門,他的感覺及運動功能喪失,動作表現無力,但軟弱無力的軀體並沒有擊垮他堅毅向上的性格。在治療過程中他和姊姊總是很認真,沉默的練習治療師所教導運動治療方法,每當汗水留下時,就是他對自己要求的聲音。他已沒有任何退路,只能勇敢努力踏實反覆練習著一點點希望,但是心理上又必須經常忍受肢體無法隨心所欲支配的痛苦與挫折。所以在治療過程必須適時規劃一份治療計畫目標,讓他有一份信心,有了往前的動力沮喪的心情又會一掃而空,甚至更積極向前邁進,也因此年邁雙親心理上更是受到許多安慰。

漸漸的他在整個復健科物理治療團隊的照顧下,從翻身學起到目前已能獨立自主行走,過程千辛萬苦,總有人說,醫護人員做久了就會麻痺了,但是身為物理治療師,每一次面臨病患無助的臉龐心中仍然忍不住一陣熱血悸動。或許我們比一般人更具備了更濃的血與水,只是深藏在別人看不到的白袍下吧!

中風病患在治療前須先予以評估,包含感覺與運動覺兩方面,感覺方面須測病人的被動動作感覺及體表感覺,運動方面Brunstrom將中風病人運動功能依照恢復情況分為6期,有協同動作前期、痙孿期、協同動作期、獨立動作起始期、獨立動作漸趨穩定期、接近正常之協調動作期。

中風病人運動治療訓練過程大致分五階段:

第一階段 初期運動治療包含:

1.適當擺位.2.翻身.3.被動關節運動.4.被動主動性關節運動.5.抬臀運動.

第二階段 恢復期運動治療包含:

1.軀幹控制能力:坐姿、站立平衡.
2.功能性訓練:床上功能性運動、坐、站、轉位及行走能力

第三階段 穩定期的運動治療

健側和患側肌力、耐力的訓練和運動功能再教育,使癱瘓的肢體重新獲得運動能力

第四階段 維持期的運動治療

因神經功能障礙所引起運動功能缺失後遺症,病患必須學會自我照顧技巧,其包含:

1.水腫:抬高肢體末端,亦可配合肢體活動手指抓握、腳動
2.肌肉痙攣:利用之活動肢體牽拉運動抑制及放鬆並加強拮抗肌訓練
3.肩痛:使用正確運動方式,熱敷,電療
4.肩關節脫位:加強肌肉力量,正確擺位,必要時亦可使用肩托帶

第五階段 回歸正常家庭,社會生活

運動治療對於中風病患,不論是急性期的參與介入、預防性治療,恢復期的運動再教育訓練,還是併發症的處理,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幫助,其最終的目的希望病患能早日由中風的痛苦折磨中努力邁向自己的新生活。
本文作者: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醫學科物理治療師 林佩玲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