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第三期肺癌治療新解 鞏固性免疫治療

第三期肺癌治療新解 鞏固性免疫治療_圖1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科醫師 陳育民、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 陳一瑋

2010年起,肺癌超越肝癌,連續7年蟬聯癌症死因首位,成為「新國病」。根據衛福部統計處公布的最新國人主要死因統計,從2007年每10萬人口34.9人攀升至2017年每10萬人口39.2人,肺癌死亡率逐年增加 。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教授表示,其高死亡率與難以早期發現有關。根據歷年癌登統計,每年新增超過13,000的肺癌患者,逾3/4確診時已屬於第三、四期,已無法像早期患者透過手術等方式達到根治。

陳育民指出,肺癌臨床分期:可分為第一、二期,又稱為局部早期,腫瘤較小,腫瘤尚在肺臟內部,未轉移至淋巴結;第三期,又稱為局部晚期,癌細胞隨淋巴轉移,即將擴大到鄰近的食道、胸膜、胸壁、心膜、膈膜等;第四期,造成惡性肋膜腔積液及出現遠端轉移,腦部、骨骼、肝臟、腎上腺等組織出現癌細胞。

根據衛福部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內非小細胞肺癌第四期發生率已漸趨平緩,陳育民說,「相較於其他肺癌期別,第三期患者人數雖相對較少,但其臨床治療上的需求也應受到關注」。

以肺癌第一、二期的治療來說,因腫瘤小,可開刀根除病灶;而已發生轉移的第四期,目前也有多種標靶或化療藥物陸續納入健保,可幫助患者延長存活。唯獨第三期肺癌患者,雖可使用手術根治治療,但復發率高,復發後即進入第四期,病程進展快速;且當患者不適合手術,僅能選擇同步放化療作為根治性治療,但往往在治療後1年左右,疾病復發,僅有1成患者能存活達5年。

10年來,第三期肺癌沒有任何新的治療進展,可說是被忽略的一群,陳育民表示,「現在鞏固性免疫治療的出現,有機會翻轉第三期肺癌患者的命運,讓患者就像在漫漫長夜中,看見一道曙光,有助於挑戰根治肺癌。」

一般而言,病患接受同步放化療,可殺死大部分癌細胞,甚至有機會根治,但仍可能有部分殘存癌細胞,無法徹底消除。這時,如果能接續給予鞏固性免疫治療,可望透過活化免疫系統,破壞癌細胞的PD-L1面具,使人體免疫系統可以順利辨識癌細胞真面目,進而殲滅殘存癌細胞。

陳育民提及,根據今年9月世界肺癌年會公布臨床試驗結果,銜接在放化療後的鞏固性免疫治療,可降低第三期肺癌患者近5成的腫瘤復發風險,且死亡率相較於未接受鞏固性免疫治療患者減少3成。雖然,有超過2成患者可能出現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或皮疹,少數較嚴重者,才可能有放射性肺炎或肺炎的不良反應。但對患者來說,鞏固性免疫治療的出現,確實提供了另一種治療選擇。

台北榮民總醫院放射腫瘤科醫師陳一瑋指出,在接受鞏固性免疫治療前,需要先進行同步放化療的傳統治療,但過往多數人認為放射線治療有燒焦皮膚、痛苦煎熬的刻板印象,而產生排斥感。

但放射線治療在肺癌治療上扮演極為關鍵的角色,能清除癌細胞,為後續治療奠定基礎。近年來,放射線治療技術快速發展,立體定位技術已有長足進步,能掌握隨呼吸移動的腫瘤,精準定位清除癌細胞,並大大降低副作用。

陳一瑋進一步說明,透過放射線治療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釋放出讓免疫系統T細胞聚集的訊號,之後,再接續以免疫藥物摘除癌細胞PD-L1的假面具,使免疫細胞精準辨識出癌細胞並一舉殲滅,讓藥物功用發揮到最大值。

陳一瑋呼籲,不要因為害怕,就對同步放療和化療卻步,唯有勇敢面對疾病,積極配合醫囑,才能找到有效的改善方式,掌握根治肺癌的機會。。

48歲蔡先生,年初半夜如廁時突然昏倒,送醫後意外發現肺部長了直徑4.6公分的腫瘤,醫師 告知為肺癌第三期末。當時腫瘤已大到無法手術切除,所幸經過放療、化療後,腫瘤縮小為2.4公分,接續鞏固性免疫治療,肺部腫瘤一路縮小,迄今幾乎看不到蹤影。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