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發燒是身體發出疾病的警訊,不要只治「標」不治本!

「發燒」是身體發出疾病的警訊,一味要求退燒有可能造成更嚴重醫療問題。柳營奇美醫院小兒科主任周琪發現,有許多家長碰到小孩發燒,會要求打點滴退燒,其實她建議如果病人沒有吐,只要經由口服的水份與電解質補充即可抵過幾小時的點滴注射,沒必要讓孩子無辜挨針。

周琪主任表示,一般而言,腋溫在攝氏卅七度半以上定義為「發燒」,此乃身體免疫系統在面對外來病菌入侵時所產生的一個現象,有助於刺激體內防禦系統抵抗疾病。她強調,「發燒」不是一種疾病,它只是提醒家長該帶小孩子去看醫生,以明白病因是什麼。

周琪主任說,在兒科急診中約有七成以上是因為發燒而來,家長由於擔心小朋友會「燒壞腦子」,通常先不管到底什麼原因發燒,只一味的要求醫師儘速給予退燒處理,正確處理發燒病人的方式,醫師通常會初步確認發燒原因後,先給予退燒藥物,而退燒的方式則看小朋友的體重及臨床狀況先給予退燒塞劑或口服藥。

針對要求醫師一定要用針劑退燒的家長,周琪主任建議,其實除非嘔吐厲害或者合併有腹瀉,而導致無法使用口服或塞劑型的退燒藥,再考慮以針劑退燒。她認為當小孩子突然發燒,若精神還不錯,家長可先讓孩子多喝開水或溫水拭浴等初步處理,若仍無改善,再予以常用退燒口服藥,例如普拿疼,然後送醫診治;如果高燒不退或持續發燒多日則必須到較大醫院就醫,作進一步檢查,屆時醫師除了會詳細問診外,也會視病人的情況來安排抽血、驗尿、照X光等檢查項目,以協助鑑別診斷。

周琪主任指出,一般而言,如果病人在退燒時精神狀態還可以,食慾稍差,小便正常,則此病人極可能罹患輕微感冒而造成發燒,所以家長應關心的是疾病本身而非發燒。她強調,處理發燒應針對疾病本身治療,而非僅是盡一切力量去治療退燒,因為所有的退燒藥都有退燒功能,使小孩舒服些,不過並不會因此縮短疾病過程,反倒有機會讓病菌更有機會存活下來。

醫師面對發燒的病人最重要的應該是儘速評估其發燒的原因,所以會透過問診以及身體檢查的方式來了解病人發燒的原因。臨床上,大部分的小兒發燒是病菌感染造成的,而其他非感染因素造成的發燒,例如嚴重脫水、中暑、膠原病、癌症、身體組織破壞等僅佔少部分,多半也不會因為使用退燒劑而病癒。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