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健檢e櫥》中醫師眼中的高血壓病變,談肝火上升!

文�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

高血壓的主要病理改變為全身小動脈硬化、小動脈內膜下玻璃樣變,管壁增厚變硬,管腔狹窄,尤以腎細小動脈病變最為嚴重,臨床以動脈血壓升高,尤以舒張壓升高為主要特點。病程中後期可引起心血管、腦、腎病變。在老年人,主要併發症為腦中風、冠心病與腎功能衰竭等。

從中醫的理論而言,高血壓的病位主要在肝腎,肝與腎的陰陽失調是基本因素;本為肝腎精血虧虛,而標在陽亢、火升、風動與痰濁。病變早期主要在肝,肝鬱,肝火上升,導致本虛標實陰虛陽亢的疾病。

高血壓病患中,80%為輕型患者,無明顯的臨床表現,有時會見頭暈痛或頭頸部沈重緊感,病程漫長,卻潛在著對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持續損害,是而定期體檢、自我注意就變的極為重要。一般而言,正常血壓要低於140/90mmHg,都不會有什們問題。血壓若高於160/95mmHg,就要密切注意了。

中醫治療高血壓,要遵循辨証論治的原則,調整陰陽。早期病位主要在肝,多見肝鬱化火、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屬實証,用清降的方法;中期病涉肝腎;病變後期常陰陽皆虛,治以補益為主,兼以鎮潛。肝腎陰虛、陰虛陽亢為最常見証型和基本病理,治法總不離滋陰潛陽。高血壓後期,常會有心腦腎的併發症,也應同時治療。如瘀血,冠狀動脈疾病,可用丹參、桃仁、紅花、赤芍等,腦部受損可用川芎、牛膝,腎臟受損可選澤蘭、益母草等。

中醫治療高血壓特別地注意通便保持大便通暢,對降壓與穩定血壓,有積極的治療作用。尤其在常有便秘的患者,更須保持經常性的大便暢通,對於預防中風,亦十分必要。通便藥物中,使用大黃的機會很多。大黃通便作用顯著,安全好用。在高血壓急症時,可用較大劑量的大黃粉6∼10克,開水沖服,藥後4∼6小時即可泄下大量稀便,而在大便通泄之後,血壓多會緩緩下降;而同時也要服用對症的中藥湯劑,才能確保療效。

而對於平日就怕冷的患者便秘,可選用溫潤之藥如當歸、黃耆、生白朮、肉蓯蓉等。決明子是一味非常好用的藥,夏日時常拿來代茶飲服,功用能平肝降脂,又能潤腸,可重用它,可使血壓下降與保持穩定。


鄧正梁醫師小檔案
現任: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內科駐院醫師
學歷: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研究
   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
經歷: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二科總醫師
專長:紅斑性狼瘡、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甲狀腺亢進
網址:鄧正梁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