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護士節護理人員悄悄話─北榮創意「聽診器」的新妙用!

五月是一個溫馨兼具感動的月份,因為它涵蓋了母親的寬容慈愛及白衣天使的溫柔兩大特殊節慶。一年一度的護士節即將來到,台北榮民總醫院為慶祝今年的護士節,特別舉辦護理技術創意展,其中以「聽診器的新妙用」,為最有創意項目之一,以下將簡單介紹聽診器,在心臟內科的妙用方式。

北榮心臟內科的特性為心臟內科健保四人床,依據九十四年七至十二月病患年齡分佈統計65歲以上老人佔百分之八十二,且多數的老人為合併有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臟病,護理人員在詢問新病人護理病歷時,若此病人為重聽病人,往往需付出倍數的護理時數才得以完成一份病歷,在人多嘴雜的病室內護理人員雖不至於聲嘶力竭,但多半已精疲力盡,病人亦須強忍著身體的不適,面對醫護人員輪番上陣來詢問病史,因為聽力不好,無法與醫護人員好好地溝通而產生誤解,更別提病室內其他的病人及家屬了,不僅無法獲得休息,還得被迫收聽醫護人員與鄰床病人的對話。

再者,面對聽力障礙的病人,與之交談應該面對面且配合唇形、表情及肢體語言來輔助了解,可是自從SARS之後,醫護人員面對病人一律配戴口罩,因此更增加溝通上的困難。

有鑑於此,引發王文玲護理師想到利用隨身攜帶的聽診器來作為與此類重聽病人溝通的橋樑,於臨床實際運用後,經常看到病人會心的一笑,因為他不僅聽到也聽清楚了,對於筆者來說,這更是一項省時省力的工具,不僅增加護病之間的互動,滿足實際的溝通需求,同時也保護了病人的隱私及增進病室的安寧。故希望藉此機會推薦給有需求的醫護同仁運用。

當新病人一入院即詢問病人是否有聽力障礙問題,若病人表示有此方面問題時,護理人員先向病人解釋使用聽診器可以幫助他聽的比較清楚,並取得病人同意使用後,再把聽診器的耳塞部分以酒精棉片擦拭消毒,交由病人置於耳內並調整聽診器耳塞部分與病人耳朵密合,接著對著聽診器之膜面與病人會談,完成環境介紹及護理病歷。並於護理交班單上註明此病人有聽力障礙,以方便其他同仁與病人對談時可先運用聽診器作為溝通的橋樑。

以往面對有重聽問題的病人時,常感覺到無力感,因為在一陣雞同鴨講之後,護理人員對於病人的問題仍是一知半解,而病人不是氣得跳腳就是乾脆閉起嘴巴生悶氣,此類無效溝通經常在病室內上演,嚴重影響護病關係及造成病室不安寧。

在運用聽診器作為暫時性的助聽器後,經常看到病人會心的一笑,因為他不僅聽到也聽清楚了,對於護理人員來說,這更是一項省時省力的工具,不僅增加護病之間的互動,滿足實際的溝通需求,同時也保護了病人的隱私及增進病室的安寧。一個助聽器依據功能不同價格從新台幣數百元到數萬元不等,而我們運用現成的聽診器不多花一毛錢即改善了這些問題。

海倫凱勒曾說:「視力障礙將人與事物隔絕,但聽力障礙則將人與其他人隔絕。」,此話顯示聽覺在人類溝通之重要性,聽力障礙會大幅降低個人與社會溝通之意願與能力,進而導致人際關係的孤立與隔絕(劉,2004)。

護理是主動的關懷,噓寒問暖,而不是病患要求時才給予(李,1998)。依據民國七十八年與八十八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之前身機構家庭計畫研究所舉辦之台灣地區老年身心社會狀況長期追蹤調查資料,做比較分析,老年人聽力有問題的比例沒減少,依據老人自述目前聽不清楚聲音(包括使用輔具,如助聽器後)的比例十年間仍維持不變,60~64歲仍維持在4~5%,而65歲以上的則維持在13~14%,顯示助聽器的使用率仍偏低僅2~3%,此會影響老人生活品質,值得關心(林,2002)。面對越來越多的老年病人,醫護人員對於尋求溝通輔具來協助與病人對談的需求,應是與日俱增,運用醫護人員隨身攜帶的聽診器,作為暫時性的溝通輔具,不僅滿足病人表達的需求,也免去不必要的醫療糾紛。

聽診器是醫護人員為了聽到病人體內的聲音而使用的一項非侵入性的工具,如能轉個方向,讓重聽的病人也能聽到醫護人員在說什麼,這對病人來說是一項福音。因具有實用性故適合推廣給有需求的醫護同仁運用。

附實物模型或照片
新聞資料來源: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
       王文玲護理師、林惠雪護理長、廖秋月督導長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提供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