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您的小寶寶常吐奶嗎?注意嬰兒型肥厚性胃幽門狹窄症!

您的小寶寶是否有常常吐奶的情形發生?若有的話,請不要忽略有嬰兒型肥厚性胃幽門狹窄的可能性。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小兒外科主任黃元惠醫師表示,四天前,該院小兒科就接獲開業醫轉診一位出生五星期的嬰兒,因常常吐奶,懷疑是嬰兒型肥厚性胃幽門狹窄,經過小兒科醫師以超音波確定診斷後,由他替小嬰兒進行幽門肌肉切開手術,小嬰兒即回復正常喝奶量,順利的解決此疾病,並於昨日出院。

黃元惠醫師表示,嬰兒型肥厚性胃幽門狹窄的真正起因不明,好發於出生第二週至第六週的嬰兒,西方人發生率約為千分之四,東方人的發生率較低。此病的症狀是,在剛出生的前一星期,小寶寶可以正常喝奶,但是到第二星期後,會逐漸出現吐奶的情形。

由於剛出生不久,許多初為人父母者會以為是因為餵奶方式不正確,或是泡奶方式不正確,或是奶粉種類不合等等因素,而讓吐奶的情形持續下去。如果沒有及時的診斷,吐奶的情形會越來越嚴重,最後會導致營養不良、脫水、電解質不平衡和代謝性鹼中毒,而引起生命危險。

黃元惠醫師指出,此病的診斷,除了常常吐奶之外,身體檢查可以看到小孩明顯脫水,在右上腹可摸到一個橄欖狀大小的腫塊,X-光檢查會發現脹大的胃部空氣泡泡,稱為單一泡泡徵侯;超音波檢查是簡單、方便又明確的工具,如果發現胃幽門肌肉厚度超過四公厘,長度超過十六公厘,就可以確定診斷是肥厚性胃幽門狹窄。

至於,肥厚性胃幽門狹窄的根治方式是手術治療,方法是將肥厚的胃幽門肌肉切開,讓食物可以通過,治療就算完成,這種手術成功率接近百分之百,大多數的小寶寶在手術後都可以順利復原。


新聞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