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去除惱人的便秘∼由中醫觀點談解決習慣性便秘(下)!

文�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

便秘治療以通為主,但要在辨証的基礎上運用通法,審証求因,治病求本,注重益氣養陰,從肝、肺、腎論治。關於攻下藥的應用,便秘是有形之實滯積於腸道,不能按時排出的病症。不論實秘抑或虛秘,均為腑氣不通。故治療便秘不離通降腑氣。

攻下藥極為常用,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大黃。大黃苦寒沉降,力猛善走,長於通下,被譽為瀉下藥中的將軍,入陽明,能蕩滌胃腸實熱積滯;入厥陰,入血分活血祛瘀,故配芒硝、枳實等治熱秘為承氣法,配活血藥治瘀秘。取其攻下之力,與扶正藥相配伍用治某些虛秘,如與溫陽祛寒的辛熱藥附子、乾薑等配伍,溫下並行,治療陽氣不足,寒積於腸之便秘;與健脾益氣之甘溫藥黃耆、白朮等配伍,攻補兼施,益氣通便,治療氣虛便秘。

但具體運用要根據虛實調整大黃的劑量及用法。一般治熱秘、瘀秘可用15-30g,並生用後下;治陰氣虛秘則用量宜小,用2-10g,制用同煎。氣秘及陰血虛秘用大黃量更小,而配用潤下藥如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杏仁之類,攻下法中的攻下藥性有峻猛與和緩之分,據病情不同而使用。

關於益氣與增液法,攻下法雖為常用,但大多苦寒力猛,對於慢性便秘雖有一時之效,但難以鏟除病根,臨床上瀉則通,停又秘的情況屢見不鮮。因此,對慢性便秘需要探索另外的途徑。我們從臨床實踐中體會到調補脾之氣陰,滋養腸道津液是一條可行的途徑,常用生黃耆、太子參、北沙參、生白朮、生白芍等,與生地黃、生何首烏、生玄參、鮮麥冬同用,且藥物的劑量宜大,每需30-60g,有鮮品者更佳,並酌加升麻6-10g及導滯潤腸類藥如枳實、瓜蔞仁、萊菔子、生山楂等1-2味。

方藥雖無攻下通腑類藥物,但劑量較大,意在以補藥之體作瀉藥之用,其機理可能與鼓動脾氣、生養津液、滋潤腸道,從而促進大腸傳導功能有關。這類方藥煎煮時,如藥汁量多,頻頻飲用,則效果更好,若再結合辨証用藥,當更能切合病機。 治秘勿忘肝、肺、腎 對於難治性功能性便秘,諸如老年性便秘,須從肝、肺、腎入手。

治肺:肺為華蓋,主一身之氣,肺與大腸相表裏。肺之肅降與大腸傳導息息相關。肺氣壅滯或肺氣虛,均可導致氣機升降失常,大腸傳導遲緩;肺為水之上源,脾之運化水液的作用,有賴於肺氣宣發和肅降功能的協調,肺失宣降,水液不行,則腸道乾枯而大便難行,前人所謂“開上竅以通下竅”、“提壺揭蓋”法等,即指肺與二便的關系;葉天士就習用紫菀、枇杷葉降肺氣以通便;在臨床中,我們也深刻體會到這點,對肺氣虛而大便秘之上虛下實証,選用桔梗、紫菀、黨參、太子參、天冬麥冬、黃精等品開提肺氣,養育肺陰,使肺陰復而津還腸潤,肺氣足而魄門啟閉有度。

治肝:在臨床實踐中,我們亦提出治秘理肝。肝主藏血、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與脾胃的升降密切相關,故肝失疏泄則胃的降濁功能異常而便秘;肝血肝陰不足,則腸道失潤而便乾。故治療產後或失血後的血虛秘,予養血潤燥之潤腸丸加入肝經的桑椹、旱蓮草;治療陰虛秘,予滋水涵木、疏肝清熱的滋水清肝飲,雖不用瀉下而便自通。

治腎:腎司二便,為先天之本,乃元陰、元陽之府。大腸排泄糟粕的功能有賴於腎的溫煦濡養。故臨床治療老年性便秘,予溫腎通便之法,往往奏效。治療老年人的腎虛冷秘,予溫潤湯溫陽潤便,使用巴戟、肉蓯蓉等,使陽光溫煦而陰凝得濡澤。

攝生得宜,便通之要,若攝養合理,起居規律,則氣機調暢,腸胃濡潤,大腸傳導正常,自無便秘之患。若起居無度,嗜食精糧,炙博厚味等燥熱之品,或好逸惡勞,久坐少動,都易致便秘。故慢性便秘患者,除了藥物治療之外,須勞逸結合,適當參加體育鍛煉及勞動,使人體內氣機流暢,大腸傳導得以改善。

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糾正不良的進食習慣。不偏食,食物應粗細搭配,注意食用各種雜糧、糙米,增加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諸如芹菜、韭菜、菠菜、蘿蔔、香蕉、梨子等;還可進食富含油脂、性質滑利的食品,如黑芝麻、麻子仁、松子仁、郁李仁、杏仁、葵花籽、阿膠、蜂蜜等。此即古人“以滑養竅”之謂。通過這樣的攝生調理,則何愁便秘矣。

臨床上,一般功能性便秘的治癒率較高,但亦有部分頑固性便秘者,須長期治療調攝。大便秘結日久,可引起痔瘡、肛裂,以致便血;排便過度用力努掙,可誘發疝氣。便秘除對患者直腸、肛門及毗鄰臟器有一定影響,引起糞性潰瘍、直腸炎、直腸脫垂、內外痔增大、出血、肛門直腸感染、尿道機械梗阻等並發症外,對全身疾病,特別是對心腦血管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不齊、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腦血管意外等的影響已引起人們的普遍注意。

慢性便秘是消化系統的一種常見病。由於便秘的反復或持續發作,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甚至會誘發或加重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疾病以及引起腸梗阻,危及生命安全。中醫藥治療便秘不但在通便方面有優勢,在解除便秘的同時,紊亂的胃腸功能得到調整,並可使患者的體質狀況得到改善。

尤其對虛性便秘,經過對患者虛象的調理,可有效地改善虛弱狀態,增強包括排便能力在內的內臟機能。這些都是單純使用西醫藥所難以達到的。由於中醫藥療效好,無副作用,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因此,對便秘的治療應以中醫藥為主要手段。

全文已刊登畢


鄧正梁醫師小檔案
現任: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內科駐院醫師
學歷: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研究
   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
經歷: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二科總醫師
專長:紅斑性狼瘡、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甲狀腺亢進
本文作者:文�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