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中風後遺症之中醫治療

中風是人生的急轉彎,都是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發生,而且隨時可能發生在你我週遭,由於中風患者大都無法於短時間內意識到身體的改變,因此中風者的心理狀況及週遭人的態度對中風患者的復原狀況,均有直間和間接的影響 。

中風是腦部血管破裂或是血塊阻塞所導致,嚴重者可能死亡甚至成為植物人,輕微者也有機會完全恢復,但大多數人對於中風後的復原狀況仍存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即使是神經科醫師也無法保證中風後恢復的狀況,實在是因為腦部神經太過精細複雜的緣故。

中風後患者看待事物會有不同的想法,心理上是複雜矛盾的。與中風病患之間需要建立良好的溝通管道,不論是醫師、護士、復健師、心理師乃至於最親近的家人,均須對病患表達最大的支持。幾年前相當著名的著作「潛水鐘與蝴蝶」紀錄作者腦幹中風後的心路歷程,全身癱瘓,無法言語,全身只剩下左眼還可活動,身體如被囚禁在潛水鐘內,但靈魂卻渴望像蝴蝶般輕盈自由,作者運用唯一可活動的左眼與外界溝通,在友人的協助寫下中風後的回憶錄,書中以幽默的方式突顯生理、心理上的矛盾與衝突,這是一本中風患者、醫療人員都應該閱讀的書籍。中風患者可透過此書了解身、心、靈可能遭遇到的挫折與磨練,醫療人員則可透過此書洞悉病患的心理,更進一步了解病患的需求。

從醫者反思,許多事實是殘酷的,醫護人員在選擇告知實情或是善意隱瞞的過程內心一樣充滿矛盾。現代醫療多流於制式且缺乏人性,在面對不同的病患,年輕的、年長的、男的、女的、每個病患的需求是不一樣的,應有因人設計的治療課程,而不是一層不變的治療模式。醫療者與患者間的溝通是相當的重要,面對每一位中風病人,其實最需要的是更多的耐心與鼓勵。中風後物理治療、職能治療過程多是冗長無趣的,即使是有耐心的人到最後也會厭煩而放棄,但是如果不努力絕對不可能成功,醫護人員和病患應盡量溝通,尋找最有利的復健方式,想辦法將無趣的復健改變成有趣的遊戲,也可使復健事半功倍。

中風前半年除了物理治療,中風患者也可以使用頭針(針刺)治療中風引起的腦功能障礙,而且療效顯著。中風為一突發性疾病,病情有輕重緩急之別,輕者僅限於血脈經絡,嚴重者傷及相關臟腑,因此中醫在臨床診治上一般分為中經絡與中臟腑兩大類,其症狀在《金匱要說》裡說得最為清楚明白,「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中風患者的恢復治療方向,以中醫針灸治療搭配復健科例行復健療程,目前臨床上有很多患者有不錯的改善及復原情形。在針灸穴位方面,我們常以中風後遺症之情形,針對不同情形施以穴位針灸治療。

穴位針灸治療方式:

(一)半身不遂: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輔以太陽、少陽經穴。常用針灸療法有通關過節法:在主要的大關節部位進行針灸。可選用曲池、外關、合谷、環跳、陽陵泉、崑崙等

(二)口舌歪斜: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可選用地倉、頰車、合谷、內庭、太衝等穴。

(三)元氣敗脫,心神散亂:中風後之抑鬱情形,可取任脈穴為主,用大艾柱灸之。可選用關元、神闕等穴。

針灸治療中常會搭配電刺激,研究發現針灸加上電刺激可增強神經調節功能,加快組織細胞代謝,使病變之中樞神經系統之復原有更好的效果。在臨床上,中風病人的復健治療中,西醫復健以關節活動的改善上較佳,中醫針灸可改善疼痛,西醫復健及中醫針灸的合併使用治療效果好,因此目前健保局推動中風患者住院期間會診中醫的醫療計畫案,期望提供患者有效多元的醫療服務。


本文作者【北醫附醫傳統醫學科 林宗樾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