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肥厚性幽門狹窄

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但小寶寶最近吐的有點不尋常。小寶寶現在是一個半月大,長的白白胖胖,胃口不錯,之前雖偶有吐奶,但不嚴重。不過最近幾天吐得越來越嚴重,最明顯的不同是以前吐奶是小量、從嘴角流出的,現在卻是大量的噴出。寶寶的食慾似乎仍很好,很想吃,衹不過吃了就吐,吐了又想吃,整體而言,吃的與吐的量差不多,幾天來幾乎沒吃到甚麼。眼看寶寶漸漸消瘦下來,焦急的媽媽終於去找醫生了。醫生仔細問病情,檢查了小朋友,認為是胃幽門在做怪。
胃是食物暫存及初步消化的地方,它像一個有入出口的袋子。胃本身是一個平滑肌構成的器官,能強力的收縮、蠕動,又會分泌胃酸及酵素消化食物。胃的入口是與食道相接的賁門,出口是去十二指腸的幽門。這兩個「門」都有開關的作用,在適當時候會打開或關閉。食物到了食道,賁門就會打開,食物可很輕鬆地進入胃中。胃的伸縮性很好,可以存放頗多的食物。經過胃的搓揉、胃酸及酵素的消化,幽門就會打開,讓食物一點一點的進入腸子作更進一步的消化。這兩個「門」正常的開關在消化過程中是必要的,否則就出毛病了。

上述小寶寶是得了肥厚性幽門狹窄。這是因為幽門肌肉異常肥大,造成胃出口阻塞,所以寶寶吃下去的東西都積在胃中下不去,積到一定程度就吐了。因為胃收縮很有力,所以吐是像噴射狀的,有時可噴到一兩公尺遠。由於胃拼命想把食物往下送,所以蠕動很強,胃肌肉也變得很厚,不過與幽門比,幽門還是肥大多了。肥大的幽門很像一顆大橄欖,硬梆梆的,中間的通道因為肥厚而幾乎消失了。

肥厚性幽門狹窄在出生後二到六週開始出現噴射狀嘔吐,嘔吐物是不含(黃色)膽汁的奶塊。寶寶因沒有真正吃到東西,故經常在飢餓狀態。幾天下來,水份、電解質的流失,加上營養不足,如不趕快治療,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此症的診斷,對有經驗的的小兒外科醫師並不困難。醫師會檢查寶寶的腹部,可觸摸到橄欖狀幽門肌肉,加上明顯的症狀,通常就可以確定。如有需要,腹部X光及超音波可幫忙診斷。

確定診斷後,治療必須先打點滴,補充水份及電解質。因嘔時吐胃液的流失,身體會缺少酸而產生酸鹼不平衡,這是非常危急的。等情況穩定,就是可以手術了。手術時把幽門肌肉切開就可以了,對小兒外科醫師而言是頗為簡單的手術。術後一兩天可能仍有嘔吐現象,但很快就可以正常進食。

雖目前已知道肥厚性幽門狹窄的現象,但造成此肌肉異常肥大的原因仍不知,所以無法事前預防,不過因為手術的效果很好,所以萬一得了此症,也不必擔心,治療就可恢復正常。
本文作者:錢大維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