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人工肘關節再置換 恢復手肘提物彎曲功能

一位江姓女病患,五年前因創傷性肘關節炎進行全肘人工關節置換,不久前因其人工關節已鬆脫,手嚴重疼痛、手麻、無力不能提、不能彎曲、無法入睡,而轉介至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骨科王子康主任的門診,王主任檢查發現,其人工關節確已鬆脫、壓迫到尺神經,故引起嚴重疼痛、無力等症狀。經詳細解釋後,進行肘關節再置換手術。術中發現金屬磨損、尺神經壓迫、而且肱骨部份人工關節金屬柄完全鬆脫,因而導致嚴重疼痛。術後江女士康復良好,目前所有症狀均減少,尤其是疼痛已完全不見,重拾正常睡眠。

人工肘關節再置換手術最困難的步驟在於原人工關節的拔除過程,由於人工肘關節的設計目前都流行以卡榫連接上下部份形成單一平面活動之伸展彎曲肘關節,拆除的困難度高,所以甚為費時。

王子康主任表示,其實任何人工關節都有再翻修的機會,因此,在進行第一次手術時應預留一步,如盡量保留原來骨頭,並減少軟組織的破壞等,倘若他日需再次手術時較能順利與更能成功。

王主任指出,會接受人工肘關節置換的病人,大多是因為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創傷後關節炎以及退化性關節炎,而且都因為肘關節嚴重疼痛、無法使力以及關節活動角度不良等症狀,而最後決定手術。另外,王主任提到,要避免再手術的方法,即是手術進行中應注意止血帶使用時間必須在90分鐘之內,以及壓力應少於250cm水銀柱,勿過份破壞肱骨,以免人工關節固定不良。

在台灣,目前人工關節置換是一項很普遍的手術,因設計不斷改良,手術技術日趨成熟,手術結果愈穩定,民眾的滿意度也提高。只是,一般民眾對於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較為熟悉,但對於人工肘關節就比較陌生了。主要是因為人工肘關節使用率偏低,因上肢關節在活動表現上,需求精確程度比下肢高,往往人工肘關節置換後病人的滿意度不比髖關節及膝關節高。然而,以目前的發展,人工肘關節置換對上述三種肘關節病變(包括腫瘤)是一個不錯的治療方式。因此,王主任特別提到,其實只要手術前先經由醫師審慎評估;則術後對疼痛改良都能令病人滿意,亦無神經方面的後遺症。
本文作者:王子康 主任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