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睪丸腫大知多少?睪丸癌<一>診斷篇

一名17歲高中生因為左側睪丸腫大疼痛,同時合併高燒、上腹背部疼痛,經過泌尿科醫師檢查,發現病患左側睪丸內有一個約兩公分大的腫瘤,經手術後證實該年輕病患的睪丸腫瘤是國內罕見的「極惡性睪丸生殖細胞癌」,好發15到40歲的男性。經過影像學檢查,發現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肺,屬於癌症末期,治癒率不到四成。然而經過化學治療後,睪丸癌完全緩解,患者原有腹背痛與轉移的病兆完全消失,腫瘤指標恢復正常,追蹤兩年沒有任何症狀,但是生育功能卻嚴重受影響。睪丸的病灶是男性關心的話題,本文針對睪丸癌的診斷與治療,分別為各位介紹。


睪丸是男性的性腺,負責製造精子,也是男性雄性激素的主要來源。男性睪丸癌的發病率是十萬分之七,占男性癌症總數的1%。白種男性比黃種男性更易患睪丸癌。睪丸癌多生於20-39歲的男性身上,是20-34歲之間男性最常見的癌症。睪丸癌的發病原因不明,多數原因通常是惡性腫瘤轉移造成,雖然許多資料顯示睪丸癌的發生可能與睪丸創傷及感染許多因素相關,但都缺乏足夠證據。目前最具說服力的是隱睪與睪丸腫瘤發生的關係。特別是腹腔內隱睪症,惡性率遠遠高於正常下降睪丸,是正常人發病率的3~14倍。


以下介紹導致睪丸癌的常見因素:


一、隱睪:通常情況下,睪丸會降到陰囊。如果睪丸不降到陰囊而滯留於腹腔或腹股溝處的話,男性患睪丸癌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即使以睪丸固定術將睪丸移到陰囊後也於事無補。
二、睪丸結構發育異常:睪丸發育異常的男性易患睪丸癌。
三、Klinefelter症:患有Klinefelter症(一種性染色體異常造成男性荷爾蒙低下,不孕,乳房豐滿、睪丸小)的人易患睪丸癌。
四、以前有過睪丸癌的歷史:有過睪丸癌歷史的男性另一個睪丸易患睪丸癌。家族有睪丸癌歷史:如果某人父兄患有睪丸癌的話,他患此病的機率就高於他人。


睪丸癌常用檢查方法:


睪丸癌的早期症狀以無痛性腫塊為主,可以通過自我檢查(self-examination)的方式早期發現的。因此,對所有男性,尤其是15∼39歲的男性可以通過自我檢查方式每月做一次檢查。檢查的時機可以在洗澡時進行,以手掌提高托起陰囊,用另一隻手滾動來檢查睪丸的表面與外形,如果出現一側睪丸有腫大突出的表面,觸感不均勻,或在睪丸前面或側面摸到硬塊,或發現睪丸質地比以前變得堅硬,而且壓迫無疼痛感,這時應該要及時就醫。以下是睪丸癌的早期症候:


一、睪丸腫大:這是癌細胞大量繁殖增生的結果。可以觀察到腫大的外形不均勻,不規則,常常造成某一側睪丸格外明顯突出。
二、睪丸質地堅硬:當自我檢測時,觸摸睪丸的感覺像石塊狀,質地堅硬,正常的彈性消失,與睪丸發炎時的質地呈均勻性腫脹有顯著差別。睪丸癌的質地堅硬,按摸時多無明顯壓痛,這與睪丸炎觸摸時有劇烈疼痛也是不同的。
三、睪丸沈重感:睪丸癌細胞大量生長發展成一個實質硬塊,造成睪丸重量驟增,患者會有沈重的下墜感。用手托起睪丸做檢測時,有如托石頭一般沉重感。


除檢查陰囊外,應仔細檢查身體的其他部位,特別是腹部有無腫塊、肝臟是否腫大、下肢有無水腫、鎖骨上區淋巴結有無腫大,只要檢查認真仔細,診斷多無困難。睪丸腫瘤患者還應作如下的輔助性檢查:如胸部與骨骼X光片、電腦斷層檢查、骨骼掃描、腹部超音波掃描、實驗生化免疫測定,以觀察或推測有無轉移的範圍和程度。



作者小檔案
現任
新加坡國立大學國際衛生政策博士候選人
台灣男性醫學會性功能障礙諮詢顧問醫師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泌尿科顧問醫師
世界及亞太性醫學會會員
新加坡泌尿醫學會會員
台灣泌尿科專科醫師
台灣男性醫學會會員
台灣外科內視鏡專科醫師


學歷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校公共行政碩士
台灣大學公衛學院預防醫學碩士


經歷
台灣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主治醫師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

本文作者:賴育宏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